兒媳帶娃我每月補貼她3000元,我100元衣服舍不得買,她一條裙子近千元
“媽,這條裙子打完折才980,我閨蜜都說超值!”兒媳舉著購物袋興奮地轉(zhuǎn)了個圈。
我盯著她裙子上晃眼的價簽,攥緊了口袋里磨破邊的錢包——那里面裝著我攢了三個月,準備換掉起球毛衣的100塊錢。
我是周嬸,今年58歲。
兒子結(jié)婚時,我和老伴掏空積蓄付了婚房首付,還承諾每月貼補3000元帶孫費。
退休金4000的我,留1000當(dāng)生活費,剩下的全給了小兩口。
兒子常說:“媽,您別省,我們以后孝順您?!?/p>
可每次去他家,冰箱塞滿進口水果,孫女玩具堆成山,兒媳梳妝臺上的瓶瓶罐罐比我藥箱還多。
而我呢?三年沒添新衣,咳嗽了都只喝板藍根。
上個月帶孫女逛公園,孩子摔破了膝蓋。
兒媳當(dāng)場黑了臉:“媽,您要是眼神不好就別帶了!”
當(dāng)晚兒子發(fā)來消息:“媽,以后每月多給2000吧,圓圓報個早教班。”
我盯著手機直哆嗦。
這些年,我給孫女的壓歲錢他們“代為保管”,連生病住院都不愿麻煩他們,現(xiàn)在卻要榨干我最后一滴血?
那天在菜市場,我遇見了老同事李姐。
她穿著簇新的紅外套,正給孫子買草莓。
“閨女非讓我穿的,說老太太也得體面!”她笑得眼角堆起褶子。
我突然想起上周發(fā)燒,兒媳朋友圈曬著海鮮大餐,兒子只回了句“多喝熱水”。
回家的路上,我拐進律師事務(wù)所,紅著眼問:“贈予的錢,能要回來嗎?”
周末家庭聚餐,我掏出記賬本:“這三年來共轉(zhuǎn)賬108000元,以后我不給了?!?/p>
兒子摔了筷子:“您是要逼死我們嗎?”
兒媳冷笑:“不帶孩子也行,將來可別求我們養(yǎng)老!”
我深吸一口氣:“從今天起,我的錢自己花。明天去海南旅游,卡里8萬塊,夠玩半年?!?/p>
旅行回來那天,兒子破天荒來接機。
餐桌上擺著紅燒魚——那是我教兒媳三次都沒學(xué)會的拿手菜。
孫女舉著蠟筆畫:“奶奶,我畫了您跳廣場舞!”
昨晚偷聽小兩口吵架:“都怪你!現(xiàn)在媽退休金自己花,姐還說要把她接去深圳……”
“這世上哪有什么‘養(yǎng)兒防老’?
你把自己當(dāng)塊抹布,別人就敢拿來擦地。
現(xiàn)在我每天打太極、學(xué)攝影,反而他們天天噓寒問暖。
人啊,得先把自己當(dāng)人,別人才把你當(dāng)寶?!?/p>
老話說“升米恩斗米仇”,親情里過度犧牲只會養(yǎng)出白眼狼。
聰明的父母都懂得“富養(yǎng)自己”——你活成一道光,孩子自然追光而來。
就像《知否》里明蘭說的:“人生在世,但求心安?!?/p>
別等躺在病床上才明白: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唯有自己立住了,家才不會散。
你身邊有“掏空自己貼補兒女”的父母嗎?
他們后來怎么樣了?
歡迎分享你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