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新網報道,菲律賓國家統計局近日數據顯示,該國1月失業率為4.3%,較2024年12月上升1.2個百分點,創6個月來新高。數據顯示,菲律賓失業率自2024年下半年以來呈現總體下降趨勢,在2024年12月降至3.1%,為近半年最低水平。然而,今年1月失業率大幅反彈,失業人數環比增加53萬,達216萬。菲國家統計局稱,這主要由經濟活動的季節性調整所致。菲律賓每年圣誕季都會出現大量臨時性工作,而節后需求下降,該部分勞動力選擇重返校園或家庭。
官方把責任推給“季節性調整”,可明眼人都知道問題不簡單:占就業61%的服務業全是臨時工,農業靠天吃飯,工業連條像樣的鐵路都建不起來。此外,18-24歲青年失業率高達14.8%,每10個失業者就有4個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在蘇比克灣的荒地上,生銹的鋼軌成了中菲關系破裂的紀念碑。 這個本該連接港口與機場的黃金線路,因中方撤離瞬間停擺。 日本曾用0.1%超低利率忽悠菲律賓毀約,等真要掏錢時卻裝聾作啞;美國嘴上喊著支持,實際投資額還不到中國當初承諾的十分之一。
馬科斯(資料圖)
在菲律賓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里,蘇比克-克拉克鐵路項目原本是寄托著人民對經濟騰飛的美好期盼。這份合作協議一簽,菲律賓各界可都是興奮得不得了,一致認為這項目的推進能給經濟發展帶來更強有力的推動力呢。不過在接下來的發展中,菲律賓的政策發生了變化,加上各種復雜的外部環境影響,最后中方決定不再資助包括蘇比克 - 克拉克在內的三個鐵路項目。中方這一決定,真是讓菲律賓方面一愣神,原本推進得風生水起的項目,瞬間就卡殼了,停滯不前了。
中國一撤資,菲律賓指望美國日本來接盤。結果呢,美國嘴上答應得挺快,實際啥也沒拿出來。日本更是謹慎,連個調研組都沒派完整。菲律賓等來等去,工程還在爛尾,失業率卻已經飆上來了。中資撤了,項目塌了,人也失業了鐵路一停,最先倒霉的是工人。原本那條鐵路沿線,帶動了不少就業,不光是修鐵路的,還有送飯的、拉材料的、修車的,全靠這條線吃飯。突然項目叫停,工地一夜之間變成“鬼城”,工人走得比來時還快。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擺在那里:短短一個月,失業人數暴增53萬。
馬科斯(資料圖)
更麻煩的是,菲律賓的政治格局也出現了擴大的分野。莎拉用一種更傾向“親美”的姿態吸引了大量支持者。而經濟與政治的雙重壓力下,不同利益集團再次聚焦于馬科斯總統,試圖逼他在對外策略上作出更明確的站隊。無論靠攏哪一方,菲律賓經濟的根本問題——投資低迷、民生乏力——都注定無法迅速解決。農業問題也有了細節變化。數據顯示,菲律賓已經錯過了多個與中國展開深層次農業合作的機會,而越南、老撾等在東盟競爭中逐漸形成了優勢出口地位。
這場亂局,菲律賓真是站在懸崖邊上。經濟上,失業率飆升,基建卡殼;外交上,夾在中美之間左右為難。最新的調查顯示,超6成菲律賓人擔心未來沒活兒干,這數字聽著就讓人心里發涼。馬科斯當初拍胸脯說要建“新菲律賓”,現在這局面,咋看都像在“新”前面加了個“難”字。政府壓力山大,可這經濟底子太薄,扛不住風浪。專家說,菲律賓就業市場得改改這“臨時工”模式,多弄點穩定崗位,不然一有事兒就得崩盤。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錢從哪兒來?
馬科斯(資料圖)
這局面擺在眼前,馬科斯政府也不是沒路可走。說白了,雞蛋不能全擱一個籃子里,靠美國靠日本都不頂用,還不如穩住跟中方的關系,把經濟先盤活。鐵路這事兒已經夠教訓了,再不調整路子,更多的項目怕是也要變“爛尾樓”。中方撤得快,可這賬總得有人買單,菲律賓要是還這么瞎折騰下去,經濟這攤子遲早得塌得更狠。馬科斯沒想到,中方的撤離只是個開頭,真正的麻煩還在后頭等著他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