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務員考試報名啟動,一條消息在退役軍人群體中迅速傳開:今年廣西專門為退役士兵增設了7532個定向招錄崗位,年齡放寬至40歲,學歷最低可至高中。與此同時,河北、福建等地也相繼發布類似政策,甚至對服役滿5年的高校畢業生退役士兵開放“綠色通道”,允許他們報考基層服務項目人員的定向崗位。這些變化讓不少退伍軍人重新燃起了希望——原來,脫下軍裝后,公務員的大門并未關閉,甚至可能比普通人更容易推開。
但現實真的如此樂觀嗎?
去年退伍的老兵張偉,在部隊服役12年,立過三等功,本以為憑借軍旅經歷能輕松考上公務員,結果連續兩年落榜。他苦笑著說:“筆試差幾分,面試又被刷,政策再好,考不上還是白搭。”而另一邊,95后退役大學生士兵李陽,去年剛退伍就抓住政策紅利,順利考進某市稅務局,如今已是單位重點培養的年輕骨干。兩人的經歷,恰恰印證了那句話——退伍軍人考公務員,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
難在哪兒?首先是競爭。盡管國家近年來不斷加大退役軍人定向招錄力度,但熱門崗位的競爭依然激烈。比如2025年國考中,某一線城市稅務局的“退役軍人專項崗”報錄比高達1:87,遠超普通崗位。許多退伍軍人長期在部隊,對行測、申論等考試內容較為陌生,備考時間又有限,自然拼不過全職備考的應屆生。其次是信息差。不少老兵對政策了解不透徹,甚至不知道有加分政策(部分地區筆試可加5-10分),更別提如何利用服役經歷優化簡歷、應對面試。
但說不難,也有道理。政策層面的支持力度確實空前。比如,服役5年以上的高校畢業生退役士兵,可報考“服務基層項目人員”專屬崗位,這類崗位普通社會考生無法競爭。再比如,軍齡可折算為基層工作經歷,這在報考要求“兩年基層經驗”的崗位時優勢明顯。更關鍵的是,國家對退役軍人報考公務員的年齡和學歷要求普遍放寬——大專即可報名,部分偏遠地區甚至接受高中學歷;年齡上限也比普通考生多2-3年。這些政策,相當于給退伍軍人單獨開了一扇門。
那么,退伍軍人該如何抓住這波紅利?
首要的是選對賽道。公安、消防、應急管理等系統歷來偏愛退役軍人,尤其是特警崗位,往往直接注明“限退伍軍人報考”。這些崗位不僅競爭小,還能充分發揮軍人的體能和紀律優勢。其次是精準備考。退役軍人普遍執行力強,但缺乏應試技巧,建議優先攻克行測的“資料分析”“判斷推理”等技巧性模塊,而非盲目刷題。最后是善用政策。比如,福建省2025年省考規定,榮立三等功及以上的退役軍人可免筆試直接進入面試環節——這種“隱形捷徑”,知道的人越少,機會就越大。
當然,公務員并非退役軍人的唯一出路。近年來,國企、事業單位、政法系統也紛紛推出退役軍人專項招聘。比如鐵路公安每年招錄大量退伍兵,且對身體素質的要求遠高于學歷門檻。更有意思的是,一些民營企業也開始青睞退役軍人,尤其是安保、物流、管理等崗位,看中的正是他們吃苦耐勞、令行禁止的職業素養。
說到底,退伍軍人考公務員的難易,關鍵不在政策,而在人。政策再優惠,不學習照樣考不上;崗位再多,不主動爭取也輪不到自己。正如一位退役后考上鄉鎮公務員的老兵所說:“部隊教會我們‘見紅旗就扛,見第一就爭’,考公也一樣——政策給你架好了橋,但路還得自己走。”
2025年,隨著《退役軍人保障法》的深入實施,各地對退伍軍人的就業安置必將更加完善。但無論如何,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那些在部隊摸爬滾打過的老兵,既然能征服訓練場,又何懼考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