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流量來敲門,有人肆意狂歡,有人選擇轉身!
01
傳言挖出1個億,黃老師懟得漂亮!
要說從來沒有翻車塌房,卻一直飽受爭議甚至深受謠言困擾的網紅,那一定非挖呀挖黃老師莫屬。
“在小小的花園里面挖呀挖呀挖,種小小的種子,開小小的花……”
2023年,一首名為《小小花園》的魔性洗腦兒歌一夜間火爆全網,也讓演唱這首歌的黃老師成為炙手可熱的素人網紅。
黃老師是一名來自湖北武漢的幼兒教育音樂老師,在演唱《小小花園》這首兒歌的視頻中,黃老師和孩子們拍手唱歌,在充斥著擺拍和低俗內容的互聯網上,成了一道格外清新治愈的風景。
短短一周,她的抖音賬號便漲粉400萬,高峰時直播間人氣破十萬,單場直播更是有土豪就打賞超10萬。
都說流量的盡頭是直播帶貨,面對突如其來的爆火,黃老師也不例外。2023年9月,她便開啟直播帶貨,30天內帶貨銷售額便達到了100萬至250萬左右,她的粉絲量也爆漲至800萬。
誰能想到,從去年開始逐步淡出網友視線、淡化幼教網紅標簽,回歸家庭過起相夫教子生活的黃老師又攤上了新質疑。
有傳聞稱她憑借兒歌“挖呀挖”爆火賺了一個億!還有人表示,就算沒有1個億,應該也有五百萬。
不得不說,這個傳聞確實挺離譜的。挖呀挖黃老師雖然在爆火初期打賞無數,隨后很快便開啟了直播帶貨。
可經歷多次爭議后,她不僅沒有簽約任何MCN公司,也早就關閉了打賞功能,甚至直播帶貨也逐漸停滯,基本不帶貨了。
而挖呀話黃老師的抖音賬號“教音樂的花開富貴”目前粉絲數量為694.8萬左右,最多只能算一個素人網紅。
如果她能兩年挖出1個億,那有4千多萬粉絲的東北雨姐,也不會在虛假宣傳后選擇賴賬“跑路”了。
面對質疑,黃老師這次并沒有選擇沉默,在《生活的N次方》這檔訪談節目中,她做出了的回應。
面對過度商業化,利用流量博眼球的說法,她表示:“真在意流量,就不會在爆火時消失去生孩子。”
而對于“挖”出1個億這個傳言,黃老師直言太離譜。現在的她將大部分時間留給了生活,下班后會在家里飯店幫忙。
有時候過多的解釋反而顯得蒼白,有理有據的短短幾句話,反而是最有力的回擊。
黃老師回應雖然很簡短,可單憑“真在意流量,就不會在爆火時消失去生孩子”這句話,就能讓質疑她的人啞口無言。
因為確實如黃老師所言,如今的她,面對流量的漩渦,確實選擇了轉身。不再接受打賞,不再直播賣貨,賬號還在運營,視頻也在更新,可更多的是享受屬于自己的生活。
一個一夜爆火的網紅,在流量的誘惑下有著如此理性的選擇,關于她的質疑真的該停一停了。
02
走紅兩年,質疑和謠言不斷!
人紅是非多,豬怕壯人更怕出名。挖呀挖黃老師兩年前怎么也沒想到,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里,她將面對如狂風驟雨般的質疑。
除了最新的“挖出1個億”,過往的質疑真是一個比一個離譜:
有人質疑她背離了教育初心,從此淪為了“流量收割機”;
有人指責她火了以后就想著快速變現,直播帶貨吃相難看;
還有人質疑她只不過是一位持有奧爾夫音樂培訓證書的幼教,并不是正規的音樂老師,這和她的人設完全不符;
當然,質疑聲音最大的問題還是兒歌本身。因為《小小花園》的原唱是桃子老師,并非黃老師的原創。不少人覺得黃老師搶了本該屬于桃子老師的流量;
比這些更可怕的是那些離譜的謠言。自從黃老師火了,什么”下海了“、”抑郁了“的謠言層出不窮,甚至有人發布來源不明的不雅視頻截圖,造謠視頻里的女性是黃老師。
眼紅黃老師靠流量賺錢就罷了,這些謠言實在可惡,哪怕作為旁觀者,只要三觀正常都會感到憤怒。
“當臟水向自己潑來的時候,清者自清是沒用的”所以她選擇了報警,還自己一個清白。
面對質疑和謠言,黃老師在社交平臺寫下了這句話。能看出來,比起憤怒,她更多的是無奈。
后來黃老師又在評論區回懟那些造謠的網友:“他寫他的,我過我的,深淵可以凝視,但不要駐足。做一個快樂的媽媽,才能教出一個幸福的孩子。”
盡管如此,關于黃老師的質疑依然沒有消停。
去年12月4日,“挖呀挖”黃老師都在抖音賬號上發布了一條個人生日轉場視頻。
視頻中,黃老師開著一輛黑色汽車緩緩停在樹林里,車窗外有人捧著一塊純白色的生日蛋糕,上面插著代表30歲的兩支生日蠟燭。
隨后黃老師打開車窗,微笑著將數字0的生日蠟燭換成了1。
這本來就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慶生視頻,可網友又從中發現了“端倪”。
不少網友開始研究黃老師開的是啥車,有人說是邁巴赫,也又有人覺得不像。
隨后挖呀挖黃老師挖出一輛奔馳的話題便上了熱搜,大家都認為黃老師當網紅實在太賺錢了,這么年輕就開上邁巴赫這樣的豪車。
然而事件隨后也迎來了反轉,有懂車的網友表示,從內飾看這根本就不是邁巴赫,不過是改裝的奔馳威霆,改裝替換成了邁巴赫的前臉。
而威霆的售價在30-40萬之間,雖然也挺貴,但和邁巴赫差遠了。以黃老師的能力和家庭條件,開這個價位的車并沒有什么問題。
而在今年的2月,她又因為化身“早教王者”,抱著自己的寶寶唱英文兒歌再次受到爭議。
原來,不少網友覺得她拿孩子當“引流工具”,這么小的年紀就用英文兒歌做早教,多少有點擺拍的嫌疑。
不過這次對于黃老師的質疑,確實也有一定的道理。畢竟對0-3歲的寶寶展開英語啟蒙教育,確實有點太早了。
但是和那些虛假宣傳、偷逃稅款、故意捏造事實的劇本相比較,黃老師抱著自家孩子做早教真不是什么大事。
就像大家替因“擦邊”爭議被封的吳柳芳打抱不平,還不是因為各大平臺擦邊內容泛濫,比吳柳芳尺度大的有的是,都覺得她實在有點冤。
從這幾件事可以看出,一夜爆火的素人女網紅、高顏值、洗腦兒歌、幼教這幾個標簽疊加起來對黃老師真不是啥好事,反倒讓她成為關注和爭議的焦點,承受了不該承受的壓力。
03
一夜爆火的網紅,為何總是被質疑?
黃老師的遭遇,折射出素人網紅面臨的集體困境:流量越洶涌,質疑越尖銳。
一方面,由于案例太多,公眾對所謂的“一夜爆火”有著天然懷疑,因此催生出了“幕后推手論”。
在很多人眼中,素人網紅的成功必定有團隊包裝、資本運作,甚至“暗箱操作”。即便黃老師兩年時間里反復強調沒有團隊、不接廣告,依然被貼上“營銷人設”的標簽。
另一方面,流量經濟下的道德綁架無處不在。
當黃老師從幼師轉型寶媽,網友立刻質疑她利用孩子博流量;
當她在最初爆火時開啟了直播帶貨,也被批評背離教育初心,過度商業化。
這種質疑并不難理解,本質上是大眾對于流量“真實性”的過度焦慮,是一個“狼來了”的故事。
在沒有短視頻和直播之前,網民是根據自己的喜好去主動尋找需要的內容。
而自從有了移動互聯網,有了短視頻和直播,這種用戶自己掌控內容的局面正在倒轉。
以前的網民,也許會被搜索引擎誤導,但大部分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
可現在的網民,想看什么,能看什么早已不是自己說了算,平臺算法掌控用戶喜好的時代已經來臨。
然而這兩年,隨著網民審美疲勞的加劇和認知上的覺醒,在算法打造的完美濾鏡下,人們既渴望看到真實的生活,又對所謂沒有劇本、沒有簽約MCN等類似的承諾充滿著不信任。
一開始黃老師火了,被聚焦在放大鏡下挑毛病。后來黃老師選擇了“去網紅化”轉型,從教別人的孩子到教自己的孩子,恰恰打破了網紅必須維持人設的規則,反而觸動了某些人的認知底線。
面對質疑,黃老師最有力的回應不是辯解,而是行動。當其他網紅在爆紅后瘋狂接廣告、簽公司時,她選擇了一條反算法的路:退圈生子,回歸生活。
她的選擇背后,是對流量本質的清醒認知。在訪談中,她將流量比作老天給的幸運,坦言:“能擁有過就已經非常幸福。” 這種淡然,與那些將流量視為“人生救命稻草”的網紅形成鮮明對比。
她的故事揭示了一個真相:流量可以錦上添花,卻無法雪中送炭。
當行業熱衷于討論“如何延長網紅生命周期”時,黃老師用行動證明:真正的生命力源于真實的生活體驗。正如她所說:“喜歡就唱唱,不喜歡也無妨。” 這份恰恰讓她避開了人設崩塌的宿命。
黃老師的選擇,為所有素人網紅上了一課:在流量面前,有時候退比進更需要勇氣。
她沒有被數據綁架,而是將流量轉化為生活的一部分:在自家飯店幫忙、帶孩子做早教、用兒歌傳遞快樂。
流量是時代的饋贈,但生活才是最終的歸宿。真正的“網紅”不必活成數據奴隸。或許,這才是對抗流量焦慮的最好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