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正是追思感恩時。紅光思源學校以"感恩先輩,延續精神"為主題,精心策劃了覆蓋全學段的清明系列活動。六個年級用不同形式致敬英烈、傳承文化,讓紅色基因在童心中生根發芽。
一年級:"緬懷感恩執于手"
稚嫩的小手在彩紙間翻飛,一朵朵素雅的紙菊在指尖綻放。孩子們在家長陪伴下,將低碳環保祭祖理念融入傳統習俗,用折紙寄托對先烈的哀思。這不僅是手藝的傳承,更是對"慎終追遠"的生動踐行。
二年級:"繪出感恩之心"
當詩詞遇見童畫,紅色經典便有了新表達。學校面向全體二年級學生征集紅色詩詞集封面,小畫家們用多彩畫筆描繪烽火歲月:有的以青松象征先烈風骨,有的用紅船再現黨史起點。每一筆都是對革命精神的禮贊。
三年級:"共憶往昔崢嶸歲月"
小研究員們化身"紅色探秘者",在詩詞長河中打撈歷史印記。"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錚錚誓言,"五嶺逶迤騰細浪"的壯闊豪情,讓孩子們在平仄韻律間觸摸到先烈的赤子之心。
四年級:"親手弘揚傳統文化"
艾草清香盈滿廚房,親子共制的青團承載著雙重情誼。揉面、裹餡、蒸制,孩子們在勞動中體會"民以食為天"的智慧,更懂得這抹翠綠是對清明最傳統的紀念。傳統美食化作穿越時空的紐帶,連接著過去與未來。
五年級:"緬懷之情訴一訴"
筆尖流淌敬仰,字句鐫刻初心。五年級學子以《給英雄的一封信》為題,有人用"您未竟的事業,由我輩繼續"表達傳承之志,有人借"清明雨絲代淚痕"抒發追思之情。文章集里,新時代少年的紅色擔當躍然紙上。
六年級:"紅色故事分享會"
“趙一曼的絕筆震撼人心;小蘿卜頭的故事讓人淚目”……畢業班孩子們化身故事講述者,用真摯語言重現歷史場景。當童聲誦出"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紅色信仰已悄然扎根心田。 從指尖紙菊到筆下誓言,從廚房煙火到教室講述,紅光思源學子以六種方式詮釋清明,讓感恩教育兼具文化厚度與童真溫度。這場跨越時空的對話,終將化作砥礪前行的力量,讓紅色血脈永續傳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