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國大陸來說,臺島在軍事上最麻煩的一點,估計就是臺島上有很多的防空系統。
或許為了應對這些防空系統,再加上美國在海灣戰爭期間“使用反輻射導彈壓制了伊拉克防空部隊”的案例,于是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急切的從俄羅斯引進了一批Kh-31P型反輻射導彈。
Kh-31P型反輻射導彈
但是在引進Kh-31P導彈后,中國才發現俄羅斯嚴重的夸大了這款導彈的性能。
Kh-31P的射程和速度
首先是射程方面的問題。俄羅斯宣稱Kh-31P導彈的射程能達到110公里,但中國在實際體驗后發現這玩意110公里的射程完全是高空射程。
導彈是具備氣動外形的,當導彈在高空飛行時,其所面臨的氣流阻力小,在飛行過程中消耗的燃料更少,所以射程也會更大。
導彈射程和發射高度有很大關系
當Kh-31P導彈在萬米高空發射時,它能達到110公里的射程。但是當Kh-31P導彈在低空發射時,其射程就會大幅度降低了。
如果Kh-31P導彈是在100米的超低空發射,這玩意的射程甚至只有10公里左右。
要知道戰機在面對防空系統的時候,更多的都是采用低空飛行。
當戰機高空飛行時,一來天空上雜波更少,二來地球是有曲率的,戰機高空飛行時就沒有了地球的遮擋。
地球曲率對雷達視線的影響
而Kh-31P導彈110公里的射程,在戰機高空飛行時其實遠遠不夠。
現代遠程防空系統正常來說都有200公里左右的射程,搭載Kh-31P導彈的戰機在將敵方防空系統納入打擊半徑之前,早就被對面防空系統打下來了。
戰機要想盡可能的接近敵方防空系統,那自然是要盡可能的降低飛行高度。
如果戰機能將飛行高度壓低到100米以下,那么一來依靠地面作為遮擋,二來雷達電磁波在觸碰到地面后會產生大量雜波,這都將有效的遮擋戰機。
戰機低空飛行
但當戰機低空飛行的時候,Kh-31P導彈這幾十公里乃至是10公里的射程又很明顯的不夠用。
10公里的距離都不需要防空系統的雷達了,光是防空部隊目視說不定都能發現戰機。
所以在飛行高度這一塊,使用Kh-31P導彈的條件其實相當苛刻。
其次就是速度方面。俄羅斯宣稱Kh-31P導彈的最大速度能達到2馬赫以上,但要達到這個速度也是有條件的。
Kh-31P導彈使用的是沖壓發動機,而沖壓發動機要想達到最好的效果,需要先為其提供速度。
沖壓發動機需要平臺先提供速度
也就是說,Kh-31P導彈要想達到2馬赫的速度,需要搭載它的戰機先達到高速。那么這個速度是多快呢?答案是3馬赫。
如果搭載它的戰機達不到3馬赫的速度,Kh-31P導彈發射出去后速度就會在2馬赫以下。
并且Kh-31P導彈的那個沖壓發動機,要想啟動還有最低速度條件,那就是1.8馬赫。
如果搭載它的戰機達不到1.8馬赫的速度,這玩意都沒法啟動。
Kh-31P型反輻射導彈
我國的戰機要使用Kh-31P導彈,在發射前飛行員還要先踩一腳油門沖刺一段,這進一步限制了對其的使用。
Kh-31P的引導頭問題
除開導彈本身在速度和射程上的硬傷,Kh-31P導彈在引導頭上也有硬傷。
首先俄羅斯原版的Kh-31P導彈引導頭用的是無源雷達引導頭,是一種被動式的引導頭。
這種引導頭要發揮作用,需要對面雷達先開機并發出電磁波。
Kh-31P導彈作戰需要對面雷達先開機
如果對方雷達沒有開機,Kh-31P導彈就成“瞎子”了,會找不到對面雷達。
但問題是,如果對面防空系統雷達已經開機了,就說明對面防空系統已經進入了“戰斗狀態”。這時候戰機靠近對面防空系統并發射Kh-31P導彈,危險性會成倍提升。
其次是Kh-31P導彈的引導頭能感知到的雷達頻段單一。
俄羅斯賣Kh-31P導彈給中國的時候,說的是Kh-31P導彈采用了模塊化的引導頭設計。
Kh-31P型反輻射導彈
雖然這玩意能感知到的雷達頻段單一,但可以通過換引導頭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該導彈一共有3種引導頭可以更換。
但等中國實際入手之后,發現俄羅斯所謂的“模塊化引導頭設計”,是需要在工廠里面換的。
你要是機場的地勤,把引導頭拆下來就裝不上去了。
所以俄羅斯這個所謂的“模塊化引導頭設計”也是非常難用,實戰價值不高。
Kh-31P型反輻射導彈模型
中國對Kh-31P導彈的改進
在引進俄羅斯的Kh-31P導彈后,由于對其性能很失望,于是中國馬上對這款導彈進行了改進,改進后的該型導彈被稱為鷹擊-91導彈。
首先就是引導頭的問題,中國靠著自己更強的電子技術,研發了一款更先進的引導頭。
中國自己造的引導頭能感知到更廣的雷達頻率范圍,從2到18赫茲的雷達頻率都能感知到。
俄羅斯原版的Kh-31P導彈只能對付特定的雷達型號,但隨著各種類型的雷達面試,原裝Kh-31P導彈在面對部分雷達時只能當“瞎子”了。
鷹擊-91導彈
中國新換的Kh-31P導彈引導頭,能應付市面上幾乎全部的雷達種類。
并且中國換的導彈引導頭精度還更高,達到了8~10米的精度。
此外有媒體報道稱中國對Kh-31P導彈的彈體也進行了一定的改進,提升了其射程。原版Kh-31P導彈是最大110公里的射程,但是中國在對這款導彈改進后,使其最大射程達到了150公里左右。
除開性能提升外,中國還擴寬了這款導彈的作戰范圍。
90年代的中國空軍
中國在引進Kh-31P導彈后建立了自己的生產線,后來在此基礎上還研發出了反艦版本的“姊妹型號”。
當然中國雖然對Kh-31P導彈進行了很多的改進,但這玩意的硬傷實在是太多了。
比如說重量問題。Kh-31P導彈的重量達到了600公斤,這就意味著殲-20這種隱身戰機應該是沒法搭載它了,我國沒法利用隱身戰機的優勢,去打擊敵方防空系統。
殲-20彈艙
所以以后中國還是需要研發自己更先進、更小型的反輻射雷達。
信息來源: 【1】中國新聞網·《俄媒稱中國改進KH-31P導彈研制鷹擊91射程更遠》 【2】環球網·《傳中國購200枚Kh31由此研YJ91反輻射導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