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陸棄
2025年4月,白宮的空氣變得格外沉悶。盡管特朗普在多個場合高調宣稱“狀態良好”“美國強大”,但數字不會撒謊。連續四份權威民調數據顯示,特朗普的支持率正遭遇“系統性滑坡”。昆尼皮亞克大學、輿觀公司、《經濟學人》、拉斯穆森以及哈里斯X的最新數據幾乎形成共識:支持率下降、不支持率攀升、凈支持率持續負值。這些數字正在揭示一個現實,這個強人總統正處在他第二任期的“信任崩潰期”。
民調下滑的直接導火索,是4月初特朗普推出的“解放日”關稅計劃。這一標榜“捍衛美國制造”的政策,在象征意義上看似強硬,但實質上是對全球產業鏈的粗暴挑釁。他宣布對一系列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高達104%的懲罰性關稅,以圖打造所謂“關稅護國墻”,重新點燃民族主義情緒。然而,市場的反饋卻是另一回事:道瓊斯指數暴跌,債券收益率劇烈波動,民生商品價格迅速攀升,一場典型的“政策自殘”正在上演。
而選民的憤怒也很快寫進了民調表格。昆尼皮亞克大學的調查顯示,特朗普在登記選民中的支持率從2月的45%滑落至4月的41%,不支持率則從49%攀升至53%。在經濟問題上,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表示“對總統無能感到擔憂”。在通貨膨脹依舊高企、民眾真實收入縮水、民營企業因高關稅瀕臨倒閉的當下,特朗普依舊以“反全球化”為名,強推經濟閉環政策,這種逆潮流而行的操作,正在加速他的政治滑坡。
而且,曾為他捧場的華爾街富豪與硅谷巨頭也開始集體噤聲,甚至轉為批評。特朗普在任期內最倚重的資本精英,如馬斯克、阿克曼等人,都因股市震蕩而蒙受巨大損失。民調機構哈里斯X的數據指出,自3月21日以來,特朗普的支持率下降了整整7個百分點。這不是普通的波動,而是一次結構性流失——中產階層與獨立選民正在集體從他身邊撤退。
特朗普的最大誤判,在于他仍以“2016年競選模式”運營2025年現實。他繼續用“反建制”“反全球主義”的話術激發選民情緒,卻未意識到美國社會已從憤怒轉向焦慮,從憤青化回歸生活化。選民在經歷兩輪總統輪替、三次全球經濟沖擊后,對領導人要求已不再是“嗓門大”,而是“能不能解決問題”。而特朗普的回應,是口號升級,政策退化,責任推諉。他仍執迷于用“貿易戰”表達強硬,卻忘了這場戰的代價是普通家庭冰箱里的價格標簽和超市賬單。
國際社會對這位“退群總統”的態度也發生變化。關稅政策引發的不僅是中國的反擊,也讓歐洲、日本等美國傳統盟友重新審視所謂“美式領導力”。《經濟學人》民調顯示,特朗普凈支持率已降至-8%,這意味著即便在共和黨支持者中,也有相當比例開始懷疑這位領袖是否還有能力帶領美國應對全球挑戰。而當民調低迷與國際信任同步下滑,權力結構就不僅僅是“內部波動”,而是實質性崩裂的前兆。
拉斯穆森作為一向對特朗普友好的機構,也給出近乎最悲觀的數據:47%的支持率,是其第二任期以來的最低水平。不僅是特朗普個人形象受損,整個共和黨也正在被裹挾向下。對經濟政策失去信心的選民,正逐漸將不滿投射到整個保守陣營上。這種“政策反噬黨派”的趨勢,可能在未來的中期選舉中爆發成災難性后果。
特朗普曾以“不可預測”自詡,把混亂視為策略,把民調視為騙局,把輿論當成敵人。但現實終究不是舞臺劇。一位總統可以忽視一份民調,但當四份、五份、全部的民調都傳遞出同一信號時,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這個國家的耐心正在耗盡。
強人總統不怕風暴,卻最怕失去信任。當選民開始質疑他的判斷力、能力、穩定性和誠意,強人也不過是一個空殼。今天的特朗普,依舊嘴硬,依舊咄咄逼人,依舊在空軍一號上宣布“狀態良好”。但這套戲碼,越來越難贏得掌聲。
數據不會說謊,民意終將投票。在這個全球危機層出不窮、政治信任不斷下墜的時代,一位總統能不能說出漂亮話已無關緊要,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才是底線。而特朗普,似乎正在離那個底線,越來越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