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西安公安以“五共治三排查一管理”預防警務機制破題派出所主防和基層社會治理,切實做到打防并舉、以防為先,堅決守牢“七個不發生”安全底線,交出了一份份亮眼的答卷,群眾對社會治安滿意度創歷史新高……成績背后,是無數基層民警的日夜奔赴——他們俯身一線、躬身力行,讓主動警務、預防警務、連心警務落地為可觸可感的平安實景。
東尚社區坐落于新城區西北茶城和長樂花卉兩大商圈之間,占地面積約1.6平方公里,包含4個中大型小區,常住人口1.4萬余人,服務體量大、周邊市場繁多、人員結構多樣、治安環境復雜。
近年來,針對基層治理中的痛點難點,新城分局長樂中路派出所的社區民警許勇軍,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市域社會的“社區微治理”模式,以“警社共治”為抓手,積極落實“主動警務、預防警務、連心警務”,盡心盡力為群眾提供優質便利服務。
社區雖小,但需求多樣,如何實現警社共治,成果共享,讓社區居民的急難愁盼圓滿解決,為群眾提供更加暖心的服務?對于這些問題,許勇軍有自己的答案。
警社共治,重點在于“治”,而精髓則在“共”。許勇軍秉持“進一扇門、暖一顆心、辦一切事”的服務理念,積極促成與社區工作人員陣地聯合、同址辦公,合力建成了融“一站式”業務辦理平臺、便民暖心警務驛站、綜合治理指揮警務系統平臺、矛盾糾紛調解室于一體的“暖心警務會客廳”,拓展了警社共治的廣度和深度,構建起了共治最大“同心圓”。
借助居民“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東尚社區先后組建了“警社共治智囊團”、“離退休干部紅嶺先鋒隊”、“反詐大媽聯盟”等共治力量,引導和發動群眾共同參與社區治理。許勇軍還建成了36個“警社共治”警務+綜治網格微信群,吸納30名網格員、8名院落警長、35名樓棟志愿者、10名物業人員,及時向居民推送警務政策、動態掌握社情民意、滾動排查風險隱患,讓社區治理從“獨奏”變為“合唱”。
許勇軍發揮警網融合優勢,以暖心警務會客廳為載體,組建了以警社力量為主體,區檢察院、法院、司法所、公益律師協同聯動的警社共治“智囊團”,群策群力共同推動矛盾糾紛由“結”變“解”。這種“一站式”模式不僅提高了矛盾化解的效率,也讓居民感受到公平與溫暖。先后接待群眾420人次,辦理業務300余次.提供便民服務280余次,調處化解矛盾糾紛326次。
“下沉社區”是方法,“融入社區”才是目的。許勇軍的身份不僅是社區民警,還是社區副主任兼治安協理員中隊長,他結合社區警務和社區工作實際,將共性的16條任務納入“警網融合任務清單”,每周聯合社區網格員、物業、司法所、公益律師等相關人員,上門入戶一起走、安全防范一起抓,實現了“警格+網格”雙向賦能和深度融合。
為了適應新時代信息化警務工作,推進基層治理以“智”提“質”,許勇軍首創推出“暖心警務二維碼”,成為了群眾24小時在線的專屬平安顧問。通過掃二維碼,社區居民即可一鍵反映社情、舉報線索、緊急求助、咨詢辦理日常公安業務。通過“暖心警務二維碼”,許勇軍已收到社情民意和政策咨詢等群眾留言112條,均悉數回復,閉環解決,群眾滿意率100%。
在東尚社區,科技不僅是“千里眼”“順風耳”,更是預判風險的“最強大腦”。許勇軍做優智慧安防,共設攝像頭點位 286 個及保安系統 26 個巡更點位,并在小區 6 個門禁出入口增設高清探頭搭建電子圍欄,及時預防違法犯罪事件發生,切實把科技的智慧力量賦能社區治理實踐,為居民提供了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自2022年4月至今,東尚社區可防性案件“零發案”,社區先后被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社區,陜西省預防犯罪工作機制試點社區。許勇軍也先后被評為全省優秀社區民警、全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個人、西安市公安局優秀社區民警。
東尚社區的“警社共治”實踐,既有“鐵腳板”走出的真感情,也有“大數據”算出的安全感,更有共治力量匯聚的“大智慧”,這里的故事,正成為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注腳。(劉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