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丁
這是電視劇《我的后半生》的系列劇評之一,喜歡這部劇的朋友,歡迎點擊文末下方鏈接或者合集,我們一起討論吧。
由張國立、佟大為、梅婷主演的電視劇《我的后半生》正在央視八套和騰訊視頻熱播。
它講述了文學系、已退休的70歲老教授沈卓然,原本兒女雙全,三代同堂,發妻去世后,他曾一度悲傷到抑郁,后來在老友的鼓勵和兒女的支持下,開始有了新歡。
前前后后幾段不同的情感經歷,也給他帶來了新的成長的故事。
這部通過老年人的再婚問題,從而牽扯出的一系列家庭情感倫理劇,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演完,已經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爭議。
其中一個爭議點蠻有意思的:那就是沈教授的妻子去世一年多以后,他有了新歡。
無論兒子、兒媳、女兒,還是親戚、朋友,雖然都覺得沈教授再找一個老伴無可厚非,但妻子去世一年多就找到了,又覺得他“變心”得太快了。
01、
沈教授在妻子去世時悲痛欲絕,很長一段時間因為思念亡妻而郁郁寡歡,甚至差一點就抑郁。
親人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動了讓他再找一個伴侶的念頭。
一次他生病住院,得到了護士長連亦憐無微不至的照顧。
連亦憐漂亮、溫柔、賢惠,比他小21歲,沈教授對她產生了愛慕依戀之情。
而連亦憐也對這位心地善良、學識淵博的老教授心生崇拜,且漸生情愫。
沈教授煥發了新春,而連亦憐也有了依靠。
先不說結局如何,當看到這里,不得不承認,他們還是蠻般配的。
但是,當初贊同他再找一個老伴的兒子兒媳,包括親戚朋友,心里卻不是滋味了,女兒知道后更是大鬧不同意。
他們覺得沈妻走了才一年多不到兩年,沈教授就另覓新歡,實在太快了一點,感情上接受不了(當然后來還是接受了)。
盡管沈教授一再表示亡妻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不可動搖。
但是所有人都認為他之前對亡妻的一往情深的表現,比如悲傷過度,比如在中秋晚會上深情朗誦為亡妻創作的悼念詩等,都是假的。
包括很多觀眾也是這樣認為的:男人的嘴,騙人的鬼。
02、
沈教授的經歷,讓我想起我身邊與之相關的人和事。
我先生家有一個親戚,我們叫他叔叔,情況和沈卓然有些相似。
叔叔也是大學教授,在他70多歲那一年,和他相伴多年的妻子去世了。
叔叔不太懂生活中的柴米油鹽,平時基本上是妻子在照顧他,如今妻子去世,他很傷心,一下沒有了主心骨。
他的身體原本就不好,70歲走路就有點顫顫巍巍的了,如此一來,身體和身心肉眼可見地萎靡下去。
雖然女兒女婿勸他搬過來和他們一起住,或者給他請一個保姆,但他統統拒絕。
一個月之后,他提出想找一個老伴來照顧他。
女兒女婿大吃一驚,母親剛剛去世一個月,尸骨未寒,父親提出這個要求,只覺得寒心,完全不能接受。
但叔叔有他自己的理由。
他不僅一日三餐要有人伺候,連穿衣、穿褲子,晚上睡覺也需要人幫忙。
如果請保姆,伺候他吃飯、打掃衛生、料理家務沒什么,但穿衣、穿褲子、睡覺這些,男保姆倒是可以,女保姆,就不好辦了。
但是保姆市場沒有幾個男保姆,而且就算有,也未必合適。
每天要如此近距離伺候,兒女都有工作和自己的小家,難以做到,除非夫妻。
叔叔想要找一個老伴的決心明確且強硬,誰勸都沒有用。
而且,叔叔有教授的光環,高額的退休金,寬敞的住房,這樣的條件,一拿到老年婚戀市場,很搶手,70歲、60歲,甚至50歲的老太太都爭著要。
他很快就和一個50多歲的阿姨牽了手。
阿姨沒有多少文化,有一個女兒,已經結婚生子,她愿意來照顧叔叔,至于有沒有什么條件,當時并沒有明說。
叔叔對她很滿意,很快讓她搬來和自己一起住,而且還把她帶來和親戚朋友見面。
整個過程距離嬸子去世不過3個月。
女兒女婿很生氣,但也無可奈何,畢竟他們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確不可能24小時陪伴父親,所以盡管不接受,也只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阿姨對叔叔照顧得還可以,叔叔比較滿意,雖然還沒有領結婚證,但叔叔已經在家族群里公開稱呼她妻子,還把他和她家人的合照發出來,一副其樂融融的樣子。
但結局意想不到,不久之后疫情期間,叔叔得了胰腺癌,很快去世。
去世之后,女兒女婿和阿姨就財產問題發生了激烈的矛盾。
想想也是,阿姨比叔叔小將近20歲,主動跑來照顧叔叔,不可能沒有私心的,這和電視劇中的一樣。
其實也可以理解,但不在我們今天的討論范圍。
沈教授是在妻子去世一年多之后換的新歡,而叔叔是在妻子去世1個月就提出,3個月就實現。
如此看來,沈教授在換新歡這個問題上,是不是已經好了很多?
03、
其實,關于老人喪偶之后的再婚問題,身邊這樣的例子有很多。
我留意了一下,女性喪偶,想要再婚的不多,尤其有文化,經濟條件不錯的女性更如此。
那些想要再婚的,大部分是文化低,經濟條件差一點的,她們可能因為種種原因,沒有退休金,或者退休金太低,于是想找一個男的,起碼在經濟上可以幫扶自己。
她們的目的性雖然比較強,但女性更感性,很難走出喪偶的陰影,就算要再婚的話,還是會距離丈夫去世的時間比較長。
而男性喪偶,無論經濟條件好壞,想要找個女的來照顧自己的比較多。
這部分男人,他們生活的時代,注定他們會家務的不多,平時都是妻子在照顧自己的飲食起居,所以當妻子去世,他們一下就沒有了人照顧。
而兒女忙于上班,陪伴時間有限。
他們的精神和生活都會很孤單,同時男人更理性,更容易走出失去伴侶的陰影,所以他們不僅會找,還比較快。
那么,老年人喪偶之后再婚,什么時候才算合適?
這個還真的沒有標準答案。
我上網查了一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衡量。
從法律方面來看:
如果對方是自然死亡的情況,喪偶后就可以再婚,沒有時間限制。
從心理方面來看:
心理調整很重要,一般來說,喪偶后需要一段時間來處理心理上的創傷和恐懼感。
通常認為三年時間是一個心理調整的周期,這段時間可以幫助人們逐漸走出喪偶的陰影,更好地準備開始新的生活?
從習俗方面來看:
喪偶后需要等待一段時間再婚,被認為是對逝者的尊重。
那么等多久算合適呢?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三年被認為是服喪期,等待三年可以讓人們有足夠的時間處理悲痛,重新適應生活?。
當然,以上都是理論上的說法,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
有的人可以一年、兩年、三年后再婚,有的人可能一輩子也不愿意再婚。
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見仁見智吧。
我個人認為,在不違法的情況下,心理調整的同時,尊重習俗,適當考慮親人的感受,還是必要的。
那么,沈教授妻子去世一年多后,他有了新歡,你覺得合適嗎?
(圖片來自網絡)
原創不易,抄襲必究!
作者:丁丁,專注為您帶來影視、小說、人物的情感解讀。喜歡旅游、做美食、烹茶,希望用溫暖的文字,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書寫自己的慢時光。
學習和成長是一件終生的事情,愿與你同行,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轉發、關注作者不迷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