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這里不是為了打敗仗的!”
面對聯袂而來,質問自己為何不出兵的蘇朝工作人員,彭老總留下了這樣斬釘截鐵的一句話。
彭老總很清楚,越到快要勝利的時候越要警惕。但他沒想到,關鍵時刻掉鏈子的,居然是自己的盟友們……
撲朔迷離的第三次戰役
第二次戰役結束后,彭老總給毛主席發電報,表示我軍至少需要休整兩到三個月,等待第二批部隊入朝。
毛主席原本也打算同意,但就在這時候,一份由13國聯名提交的倡議讓毛主席改變了想法。毛主席意識到,此時停戰休整恐怕就中了敵人的圈套了。
要知道,當時我軍兩次戰役大勝,國際輿論一片嘩然,美國國內呼吁停戰的人也越來越多。
在美國的暗示下,13國向我國提交了停戰倡議。只要我國接受倡議,準備和敵人進行停戰談判,敵人就能借此休養生息。
當時我軍還沒有過三八線,即便是談判也不會有什么好結果。毛主席很清楚,美國這是在給自己發動下一次攻勢拖時間罷了。
就算要談判,我軍也必須在談判桌上掌握主動權。所以毛主席認為,只有打過三八線去,爭取政治上的主動權才行。
只有將美軍打疼了,美國談判的誠心才會更足。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彭老總開始準備第三次戰役。
我軍在入朝的一個多月之內,連續進行了兩次大型戰役,人力物力損耗不計其數。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部隊還沒有及時補充兵員。
在部隊傷亡嚴重的情況下打仗,說實話并不明智。尤其是東線的第九兵團,他們入朝時間更晚,但受到的傷亡更大。
尤其是在長津湖戰役中,第九兵團出現了大批被凍傷的傷員。因為缺少物資和醫藥,這些傷員得不到及時的救治,甚至只能截肢。
可以說,在部隊傷亡如此嚴重的情況下,貿然進行第三次戰役是不明智的。
但我軍情況不好,敵人的情況只會比我軍更加嚴重。經過兩次戰役,高傲的美軍被打折了傲骨,對我軍產生了畏懼的情緒。
美軍士氣低落,這也是我軍進攻的好機會。
當時人民軍經過整頓,已經有三個軍團可以投入戰斗,中朝聯軍也實現了統一指揮。
彭老總決定出動人民軍的三個軍團,加上我軍6個軍,發起第三次戰役。這次戰役的目標,就是爭取在三八線附近消滅敵人主力。
而此時,美軍新上任的第八集團軍總司令,也在想辦法布置防線對付我軍。
美軍得知我軍動向之后,就開始計劃如何阻攔我軍。但由于他們對我軍的力量評估太高,甚至得出了撤出朝鮮的結論。
要是他們直接撤出朝鮮,那我軍也就省了后來的犧牲。
改變戰局的李奇微
但這時候,李奇微提出了完全不一樣的觀點。他認為美軍不能直接撤退,甚至主張在一定條件下恢復攻勢,改變這種被我軍追著打的狀態。
但他了解了部隊的狀態之后,對于第三次戰役就喪失了信心。但他不能直接認輸,他要想辦法贏。
經過思考,他決定重新布置防線,并將防線增加到了五道。
這次重新布置防線的時候,李奇微將戰斗力低下的南朝鮮軍擺在了第一線,英美軍則放在了第二線。
這樣一來,聯軍就處于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位置。要是實在不行,還可以直接放棄南朝鮮軍,拿他們做炮灰。
并且在此次布置防線的時候,他吸取了美軍容易被我軍迂回穿插的教訓,防線是縱深布置的。
一旦我軍實行穿插迂回的戰術,美軍也能迅速反應過來。
李奇微布置好之后,并沒有就此放下心來。他已經做好部隊撤出漢城的準備了,并且已經想好退到哪里了。
對我軍來說,第三次戰役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冒險。當時我軍后勤線本身就已經很緊繃了,進行第三次戰役,無疑是將后勤線拉到即將斷裂的程度。
而且第二次戰役中,被我軍消滅的大都是南朝鮮的部隊,美軍部隊主力消耗較少,很容易對我軍發起反攻。
也就是說,我軍其實只有一次機會。一旦戰役進程停滯不前,我軍很可能會因為物資消耗太大而無力后繼,很可能會引來敵人的反攻。
這些問題彭老總都思考過,最終志司商議之后得出結果,一定要保證戰役發起的突然性,戰役打響后要速戰速決。
“我不是來打敗仗的”
1950年12月31日晚上,隨著志司的命令下達,我軍的一百多門火炮齊發,炮轟臨津江對岸的敵軍陣地,為大部隊打開突破口。
隨后39軍將士們迅速渡江,只用了五十多分鐘就拿下了陣地。敵人見狀紛紛逃竄,我軍一路向南追擊。
突破臨津江、越過三八線、解放漢城……在九天九夜的時間,我軍將戰線向前推進了100余里,然后停在了三七線前。
彭老總向全軍下達了停戰的命令,并讓那些沖得太靠前的部隊就地轉為防御。彭老總下達停戰的命令后,反應最大的是金日成。
他看著一片大好的局勢,原本還在想著只要我軍繼續長驅直入,就能直接將美軍趕下海。但彭老總的突然停戰,直接打破了他的幻想。
他對此很不滿,認為彭老總這是在距離勝利最近的時候選擇停戰,是怯戰的表現。于是他找到了蘇聯駐朝大使,說了自己的想法。
大使對此同樣很不滿,在金日成找上自己后,大使就想找彭老總要個說法。在樸一禹的帶領下,這位蘇聯駐朝大使來到了志司。
來到志司之后,這位大使不問前因后果,直接質問彭老總為什么不繼續下去,哪里有打勝仗不追擊敵人的。
在他看來,這樣的司令官非常不合格。
樸一禹在旁邊沒說話,就證明其實他和這位蘇聯顧問的想法是一樣的。而他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金日成的態度。
彭老總在下達停火命令的時候,就已經預料到有人會認為自己做錯了。
甚至他剛下達命令的時候,連我軍的一些戰士都不理解這是為什么。但作為統帥大局之人,彭老總深知這場仗不能繼續打下去了。
我軍確實打到了三七線,但后勤線已經瀕臨斷絕。當時我軍后勤,能送到前線的糧食只有部隊最低保障的四分之一。
這個數據代表什么,代表戰士們一直在餓著肚子打仗。第三次戰役我軍必須要打,但打到三七線附近,我軍已經完成了政治目標。
這種情況下,彭老總不可能讓戰士們冒著巨大的風險,繼續去向前推進戰線。后勤線斷裂的危害,很可能葬送幾十萬大軍。
但當彭老總給蘇聯大使解釋之后,這位大使居然還在無理取鬧。他說要將此事告知斯大林,要撤彭老總的職。
彭老總當時是中朝聯軍總司令,中朝軍隊都歸他指揮。可以說除了彭老總之外,其他人根本無法將聯軍指揮得這樣好。
彭老總本身是為了部隊好,這樣被無端指責他也生氣。不過他更生氣的是,這些人并不將戰士們的生命放在眼里,他們只能看到眼前的情況,看不到戰士們的犧牲。
他告訴跟著大使來的蘇朝工作人員,說自己來朝鮮不是來打敗仗的,別說是撤職,就是上軍事法庭也沒用。
在彭老總的強硬態度下,蘇聯顧問氣勢洶洶離開了。后來他將此事告知了斯大林,沒想到斯大林不僅沒有撤了彭老總的職,反而將他自己召回了國內,也是幫彭老總解決了一個麻煩。
參考資料
突破“三八線” 進軍漢城,抗美援朝紀念館,2020年09月29日
彭德懷元帥的軍事謀略,夏明星 彭喜峰,黨史博覽,2014年08月05日
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中國軍網,2021.10.13
抗美援朝戰爭第三次戰役(1950年~1951年),2020-09-15 ,中國軍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