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美貿易沖突再次升級。
據聯合早報4月10日的報道,美國在對華加征104%關稅的基礎上,宣布進一步提高至125%,并暫停對75個國家的關稅加征,并在此期間大幅降低對其他國家的對等關稅至10%。
與此同時,中國也迅速采取反制措施,并且在4月11日,單方面終結了美國的“關稅游戲”。
這場博弈不僅是兩國之間的較量,更將深刻影響全球經濟格局。
美國關稅升級:試圖拉攏多國遏制中國
美國的貿易政策一向帶有鮮明的施壓與脅迫色彩,此次宣布對華關稅加碼至125%更是典型表現。
白宮同時選擇暫停對75個國家的關稅加征,意圖拉攏這些國家共同對抗中國。
但這一舉措并沒有掩蓋其雙標本質:一邊加大對中國的施壓力度,另一邊以“短期優惠”安撫其他國家,試圖孤立中國。
數據顯示,美國對華出口從2001年至2024年猛增648.4%。
盡管貿易逆差是是市場作用的結果,但美國顯然更傾向于通過關稅等手段實現“快速糾偏”。
然而,這種單邊主義的做法,可能適得其反。
中國強勢反擊:不懼脅迫,沉著迎戰
面對美國的關稅升級,中國做出了快速且強硬的反應。
首先,中國將對美關稅提升至84%,形成對等反制。
而在4月11日,我國已經宣布將關稅提高至125%,并且強調,在這樣的關稅背景下,美國輸華商品再無市場接受的可能性,此后美國再提高關稅,中方將不再理會。
至此,中國已經單方面宣布,不會繼續陪特朗普玩這種“兒戲般”的關稅加碼游戲。
這一措施彰顯了中國的堅定立場。
另一個備受關注的反制方法是中國可能拋售美債。
作為美國最大的外國債權國之一,中國持有近8000億美元的美債。
近期,美債市場的利率大幅上升,引發市場對中國拋售美債的猜測。
這一舉動如果成為現實,將對美國金融體系帶來巨大沖擊,甚至可能動搖美元的國際地位。
與此同時,中國還采取了更加靈活和創新的舉措。
國家稅務總局推出了“即買即退”的離境退稅政策,進一步吸引外國消費者到中國消費。
這種政策不僅刺激了國內消費,還削弱了美國商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全球經濟影響:關稅戰引發不確定性
此次關稅升級不僅是中美之間的較量,更可能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影響。
全球供應鏈也可能面臨新的分裂。
美國對貿易伙伴采取的關稅等經貿限制措施,使原有成熟的全球供應鏈產業鏈被人為切斷,以市場為導向的自由貿易規則被打破,各國經濟發展受到嚴重干擾,傷害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人民福祉,傷害經濟全球化。
這種局面不僅會增加企業經營成本,還可能削弱全球經濟增長。
同時,美債市場的震蕩開始顯現。
如果中國真的大規模拋售美債,市場將出現美元供應過剩,從而推高美債收益率,增加美國政府的融資成本。
更嚴重的是,這可能動搖美元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主導地位,為其他貨幣的崛起提供機會。
回顧歷史,20世紀80年代的美日貿易戰是一個值得參考的案例。
當時美國對日本汽車、電子產品等加征高額關稅,并迫使日本簽署《廣場協議》。
雖然短期內美國收獲了經濟紅利,但日本經濟卻因此陷入了長期低迷。
然而,與日本不同,中國的市場規模、經濟韌性以及國際影響力都遠超當年的日本。
更重要的是,當前的中美貿易戰發生在一個全球化程度更深的背景下。
中國通過“一帶一路”、亞投行等多邊機制,已經構建了廣泛的國際經濟合作網絡。
而美國的單邊主義做法則讓其在國際社會中愈發孤立。
結語
中美貿易沖突這場大博弈,已經從經濟領域延伸到更廣泛的政治與戰略層面。
美國試圖通過加征關稅壓制中國崛起,但中國展現出的堅韌與智慧讓其難以得逞。
無論是美債市場的震蕩,還是全球貿易規則的變化,都表明這場博弈的輸贏并非取決于單方的強硬手段。
歷史反復證明,貿易戰沒有真正的贏家。
中美兩國唯有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展開對話,才能找到一條共贏之路。
當前這場沖突,值得全球共同關注,更值得各方深思。
參考資料:
新華網:關于中美經貿關系若干問題的中方立場,2025-04-09
求是網:求是網評論員:美國貿易戰、關稅戰必將害人害己,2025-04-08
聯合早報:中國對所有美國商品再加50%關稅 加征稅率提高到84%,2025-04-0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