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過年,
孩子們總會收到
長輩給的壓歲錢。
那這個壓歲,
是什么意思呢?
壓歲錢,
雖然起源可能較早,
但一般認為
是到了明清時期,
才真正流行起來。
壓歲,
是壓祟的諧音。
所謂的壓祟,
就是壓住邪祟。
祟,suì,
本義是指
鬼神等帶來的災禍。
后來用在很多詞里,
比如作祟、邪祟,
還有常說的鬼鬼祟祟。
自古以來,
人們就認為錢能避邪,
比如遇到犯太歲時,
人們求一個太歲錦囊
錦囊里就常放有錢幣。
每到春節,用錢壓祟,
祈求的是健康和平安,
也代表長輩對晚輩,
在未來的新一年里,
所有的愛護和祝福。
清代學者富察敦崇的
《燕京歲時記》中記載:
“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
置于床腳,謂之壓歲錢。
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之壓歲錢”
清代學者蔡云的
《吳歈百絕》中記載:
“除夜將睡,以錢置小兒女枕邊,名壓歲錢”
可見有關壓歲錢的習俗,古時就各不相同。
紅包塞大鈔,微信紅包轉賬等,
這些則都是當代的壓歲錢形式。
歈,yú,歌。
實際上,
關于壓歲錢,
還有一些其它說法,
比如祟是一種妖怪,
每到年關之際,
喜歡禍害小孩子,
所以用錢來鎮壓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