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前總統梅德韋杰夫說,俄羅斯和美國依然是世界上的決定性力量,它們走進餐廳,主菜是烏克蘭,配菜是英國、法國、德國等。這種自信也許來源于俄羅斯當前還不錯的軍事、經濟、工業實力。然而,如果我們仔細地分析俄羅斯的軍工科技,就能發現俄羅斯的軍事技術在俄烏沖突的3年之間,幾乎沒有任何進步可言。面對未來,俄羅斯已經失去了重新崛起為一流強國的希望;未來的俄羅斯,恐怕也沒有太多資格進入“餐廳”了。
俄羅斯蘇-35戰斗機
比如說近日,俄羅斯官方媒體塔斯社發布了一篇報道,稱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向俄羅斯空天軍交付了2025年的首批次蘇-35S戰斗機。俄技集團的第一副總經理巴杰希還表示,該集團下屬各企業都有新一批次的航空裝備準備交付。他還表示,俄羅斯將加快軍事產品的生產速度,包括蘇-34、蘇-35和蘇-57等戰斗機的產量都將增加。
蘇-35戰斗機試飛
目前來看,俄羅斯空天軍裝備的第5代戰斗機,僅有不到10架的蘇-57戰斗機;而俄軍大量裝備和接裝的新飛機,依然是第4代的蘇-30SM和蘇-35S等戰斗機。說到底,俄羅斯空天軍依然處于第4代戰斗機時代,還沒有進入以第5代戰斗機為主力的時代。相比而言,美國空軍和海軍裝備有180架F-22A戰斗機、500多架F-35戰斗機,已經算是真正進入了第5代戰斗機為主力的時期;中國空軍也裝備有300多架殲-20戰斗機,以及數量不詳的殲-35戰斗機,也已經將自己的主力機型更新為第5代戰斗機。
蘇-35戰斗機試飛
如果從現役裝備來看,俄羅斯空天軍的戰斗機已經落后了一代水平。而如果把中國正在試飛的殲-36戰斗機算進去,那么俄羅斯空天軍已經落后了2代水平。畢竟,蘇-57戰斗機并非是一款標準的第5代戰斗機,其依然保留了第4代戰機能量空戰和格斗空戰的設計特點,隱身性能也備受質疑,且產量并不大。而等到蘇-57戰斗機大規模服役之時,恐怕殲-36戰斗機也能小規模量產、進入現役了。因此,從技術上看,俄羅斯軍事航空工業已經落后世界最先進水平大約2代的距離,這是冷戰之后俄羅斯第一次面對此種局面。
中國已試飛兩款六代機
尤其是在俄烏沖突的3年之中,從2022年到2025年間,俄羅斯的軍費大量用于戰爭經費和傷亡軍人的善后;投資技術研發的經費中,又有許多投向了俄軍急需的小型無人機等戰術類裝備上,僅有一小部分投資到了有未來戰略價值的軍事航空工業。這導致2025年的俄軍航空技術水平,其實和2022年時,基本沒有任何差別。
俄羅斯空天軍已經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
然而,一場俄烏沖突卻讓俄羅斯感覺到了“虛假的繁榮”,再次提出“美俄才是有資格進入餐廳的國家”這種論調,對于未來俄羅斯可能面臨的困境視而不見。回想蘇聯時期,那個“紅色超級大國”曾是全球第一個發射洲際導彈、火箭、衛星、載人飛船的國家,也曾是世界軍事航空技術的引領者;米格-25、米格-29、米格-31、蘇-27……他們曾在全球領先推出了一整套先進戰機體系。而這個超級大國已經不復存在,不知道當俄羅斯醒悟過來、明白自己已經失去未來技術競爭的能力時,是否會為過去的歷史感到后悔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