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民周刊報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證實烏軍首次攻入俄境內別爾哥羅德州之際,亦是俄軍有部隊進入烏克蘭蘇梅州之時,美國方面卻有媒體傳出據悉是美國國防部高官的說法,美軍將大規模撤離東歐,具體撤軍數目在1萬人。當初,時任美國總統拜登簽署增兵令,兩萬余美軍從美國本土以及全球其他美軍基地奔赴波蘭。比如駐防之地熱舒夫—亞西翁卡物流樞紐,就是美國軍事援助烏克蘭物資的樞紐站。
波蘭這地方可不比別的地方,它其實是歐洲的一個大門。在波蘭的東南角,有一個交通、物流樞紐,不管是美國支援烏克蘭的物資,還是歐洲國家支援烏克蘭的物資,都會通過這個樞紐運往烏克蘭。這個地方有多重要就不言而喻了,相當于是心臟的存在,不斷地把烏克蘭賴以生存的軍工血液泵向俄烏戰場。現在美國想從這樣一個重要的樞紐撤兵,相當于拋棄了這顆心臟。這種行為昭示著,美國可能想徹底放棄烏克蘭,順便也放棄一下一直支援烏克蘭的歐盟,相當于同時背刺了兩名隊友。
澤連斯基(資料圖)
因此,當下烏克蘭的確有必要考慮美國撤兵離開的情況,這勢必會讓烏克蘭在應對俄羅斯時,更加不知所措。此外,美國正在向俄羅斯做出讓步,還要求烏克蘭盡快開展談判以實現停火。有消息傳出,美國甚至給烏克蘭下了“最后通牒”——倘若基輔不接受俄方提出的條件,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或許會完全終止。要是真出現這種狀況,烏克蘭就真得為“俄羅斯獲勝”做好打算了。
當世界忙著選邊站隊時,中國卻像考場里唯一沒被干擾的考生,埋頭寫著“中立”的答卷。這并非怯懦,而是一種基于千年政治智慧的降維打擊——俄烏沖突表面是領土之爭,實則是美俄地緣角力的總爆發。美國通過北約東擴擠壓俄羅斯生存空間,歐洲隨波逐流淪為附庸,烏克蘭則成了點燃火藥桶的引信。
中國若貿然介入,不僅可能引火燒身,更會破壞“斗而不破”的大國平衡術。正如社科院研究員肖斌所言:“中俄合作是抵御霸權的屏障,但絕非軍事同盟”。
澤連斯基(資料圖)
中國拒絕選邊站隊,避免了被卷入沖突的風險,同時與俄烏保持對話,成為雙方可信的調解者。
中立讓中國在能源、糧食等領域左右逢源。俄羅斯對華農產品出口額從2014年的11億美元飆升至2020年的40億美元;歐洲能源危機中,中國穩定的供應鏈成為全球“避風港。這種“中立”并非袖手旁觀,而是以和平為導向,推動局勢降溫。
此前,王毅在接受俄羅斯媒體采訪時,他進一步闡述了中國的立場。第一,烏克蘭危機是冷戰結束后最大的地緣沖突,中方一直主張通過對話談判尋求政治解決。第二,對于美俄互動和多次外交接觸,中國表示歡迎,說明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勢頭已經出現。雖然這是邁向和平的一小步,但這一步是積極和必要的。第三,要看到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復雜性,恢復和平任重道遠。中方支持通過對話談判,解決好危機的根源性問題,最終達成一個公平、持久、有約束力并被各當事方所接受的和平協議。
澤連斯基(資料圖)
俄烏沖突的千日困局,正加速國際秩序的重構。德法等國開始質疑美國主導的“抗俄”敘事,沙特、印度等傳統盟友加速“去美元化”,金磚國家擴容至10個成員,新興力量集體尋求戰略自主。非洲、拉美國家拒絕選邊站隊,呼吁沖突“去意識形態化”。可見,俄烏沖突撕下了“單極世界”的最后偽裝,而中國的中立智慧,正為多極化時代提供關鍵的價值觀支撐。真正的安全不能依靠軍事霸權,而是源于對多樣性的尊重與對共同利益的追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