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22時,臨渭區氣象臺升級發布大風黃色預警信號,平均風力4-5級,陣風7-8級,全區伴有揚沙或浮塵天氣。為最大限度降低極端天氣對城市環境的影響,臨渭區環衛中心聞令而動,以“機械作業全面覆蓋、人工保潔精準到位、應急保障嚴密有序”為目標,全面啟動防風防塵應急預案,織密城市清潔防護網。
機械車輛織就立體清潔“防護網”
針對大風沙塵天氣中路面易積塵、落葉易飄散、垃圾易飛揚的特點,區環衛中心提前優化機械作業路線,按照“主干道強洗、次干道精掃、背街小巷無死角”的原則,科學調配機械化作業力量,洗掃車采用“低速慢行、高頻次清掃”模式,對全區主次干道進行拉網式清掃,確保路面浮塵“隨落隨清”;在風力減弱時段,布排霧炮車與灑水車對重點商圈、交通樞紐等區域實施噴霧降塵作業,通過“空中降塵、地面沖洗”的立體作業模式,最大限度減少揚塵污染,讓城市“面貌”在風沙過后潔凈如新。
環衛工人構筑清掃保潔“責任網”
以“網格化管理”為基礎,將責任區細化至每一條路段、每一處樹穴、每一個果皮箱,確保“風沙所到之處,清潔責任到人”。針對大風可能造成的樹枝斷落、垃圾雜物飄散等突發情況,組建應急小組,確保“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處置、第一時間清理”。針對機械車輛難以抵達的狹窄路段、臺階縫隙進行“地毯式”排查,徒手撿拾煙頭、塑料袋等微小垃圾,用“繡花功夫”守護城市每處角落。
后勤保障搭建應急處置“聯動網”
針對沙塵天氣造成的垃圾量激增問題,全區各生活垃圾中轉站開啟“全天候運轉”模式,壓縮車、清運車實行“雙班輪崗”,中轉站高效運轉,設備維修即時響應,以“人休車不休、故障不過夜、清運無滯留”的工作標準,確保垃圾“日產日清”、設施“即損即修”,為城市潔凈運轉筑牢后端保障防線。
下一步,區環衛中心將堅持以機械之力“強清掃”,以人工之細“精守護”,以保障之速“快響應”,用力度、速度與溫度,筑牢降塵防護網。(通訊員 王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