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檀財經團隊
如果只有一分鐘生命,你會怎么過?
在動畫短片《蒼蠅一分鐘的生命》里,導演為我們描繪了一場一分鐘的生命悲歌。
小蒼蠅從蛹中破殼而出的那一刻,便開始進入生命倒計時。它頭頂著1分鐘,也就是60秒的倒計時時鐘,怎么也無法擺脫。
正在它彷徨無助的時候,一只生命末期的“老”蒼蠅,帶著遺憾和悲痛從天上掉了下來。
和老蒼蠅一起隕落的還有一張生命清單,上面寫著去世之前要做的事情。
拿到這張清單后,小蒼蠅好像忽然明白了,原來自己和老蒼蠅一樣,都得趕在生命終結前,盡可能完成清單上的內容。
(圖源:pixabay)
生命清單上都有什么呢?
叮咬一只浣熊,喝醉一次,和蝸牛來一場聚會,飛上最高的樹,在空中看叢林,躲過一只鳥的襲擊,跳傘,戀愛,繁衍后代,找到朋友。
做完上面的內容,小蒼蠅一抬頭,還剩20秒。
它拼命飛,希望更快完成清單。
接下來,是植樹、休閑、唱歌、變得有創造力、最后的晚餐以及快樂……
最后十秒,還有三項未完成,分別是看星星、休息、出名。
可白天哪有星星呢?出名更是一種譫妄。
休息?小蒼蠅哪敢休息。
嘀嗒嘀嗒滴,還剩三秒。
小蒼蠅變得呼吸急促,不能自已,它感到絕望。
在生命最后一刻,小蒼蠅哭了。這時候,一滴樹脂滴了下來,包裹住了小蒼蠅。
一瞬間,小蒼蠅的時間凝固了,它在琥珀中獲得了“永生”。
他看到了星星,得到了休息。
百年之后,人類發現了這顆內涵蒼蠅的完美琥珀,它成了眾人的焦點,在鎂光燈下被世人矚目。
小蒼蠅成名了。
小蒼蠅的一生,或許就是我們人類的寫照。從出生開始,我們便踏入不同的人生序列。看著別人的人生,過自己的人生。
為什么要用別人的人生定義自己?為什么要把別人的人生清單,當成自己的人生清單?
兜兜轉轉,人生幾何,既然從生到死,是必經之路,繞不開,逃不掉。或許,我們唯一能選擇的就剩下,按照內心舒適的辦法,度過這一生。
(圖源:pixabay)
言歸正傳,進入本周的檀幾條。
#01
國家隊傾巢而出,民間隊同心協力,股市暫時穩住了
自從老川宣布所謂對等關稅,全球市場陷入恐慌時刻,各國開啟緊張的救市之旅。
泰國第一時間宣布禁止賣空,并將股票單日漲跌幅限制從±30%收緊至±15%。
這次措施收效不明顯。4月8日,泰國假期后開盤第一天,股市遭遇重挫,大跌6.1%,創5年最大跌幅。
4月7日,印尼表示,將從4月8日開始大舉干預國內市場,確保市場流動性。
市場同樣不買賬,4月8日當天,印尼雅加達綜合指數暴跌接近8%。
韓國是救市老手,國內政局一動蕩便救市。
韓國政府最新表態承諾提供100萬億韓元的流動性支持,暫停KOSPI市場的程序化交易賣單。韓國央行進一步表示,將在必要時采取可行的措施穩定市場。
經歷了連續4天下跌之后,韓國股市4月8日收紅,贏得了喘息之機。
相比于其他亞太地區市場,中國并沒有出臺限制性的措施,反而從國家隊到企業隊傾巢而出。
4月7日,A股市場出現明顯的大資金護盤動作。
據每日經濟新聞消息,4月7日多支寬基ETF集體放量,華泰柏瑞基金、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和嘉實基金旗下4只滬深300ETF的成交額較上一個交易日翻番。其中,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的成交額創近半年來單日新高,超240億元。
收盤前,懸念揭曉。中央匯金公告,已再次增持了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未來將繼續增持。
4月7日,除了中央匯金,中國誠通、中國國新兩大央企,也宣布買入ETF,增持央企股票。
中國誠通、中國國新較少揭起面紗,可以理解為央企的資本持有運營公司,據財新報道,2016年中國誠通和中國國新同時被確定為中央企業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
截至2024年9月末,中國誠通總資產規模達6248.25億元;截至2024年底,中國國新資產總額達9800億元。
據金融界報道,包括中央匯金在內的三大央企巨頭合計管理資產規模超3萬億元。
(圖源:pixabay)
4月8日,護盤行動仍在繼續。
盤前,中央匯金表示,將堅定增持各類市場風格的ETF,加大增持力度,均衡增持結構。將繼續發揮好資本市場“穩定器”作用,有效平抑市場異常波動,該出手時將果斷出手。
對于中央匯金的表態,新華社評論道:中央匯金明確了自己是資本市場上的“國家隊”,發揮著類“平準基金”作用。
2024年924之后,市場一直傳言,要成立平準基金。近期,外媒還報道說,平準基金的細節已經在探討。從中央匯金的自我定義來看,平準基金可能已經在運作,并不一定要走儀式感,宣個誓,廣而告之。
匯金表態之后,央行表示:堅定支持中央匯金公司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場指數基金,并在必要時向中央匯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貸款支持,堅決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
央行提供無限彈藥給中央匯金,用于增持指數基金,穩定市場,這已經是平準基金最強烈的背書了。
除了300指數,還有小盤指數,4月8日,國家隊買入中小盤指數激活市場熱情。
據上證報的報道,4月8日,多支中小盤ETF成交量創歷史紀錄,且遠高于上一個交易日成交量。其中,南方中證1000ETF成交額為137.3億元,遠超上一個交易日32.92億元的成交額,創歷史新高;華夏中證1000ETF成交額為81.49億元,廣發中證1000ETF成交額為56.63億元,均創歷史新高。
據財新4月9日的報道,僅4月7日、8日兩天,國家隊就凈買入股票型ETF 1755億元。
除了中央匯金,社保、險資也在積極買入。4月8日,社保基金表示,近日已主動增持國內股票,近期將繼續增持。在積極開展股票投資的同時實現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
同一天,中國太保公告:做市場真正的耐心資本,已于4月7日增持了寬基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等產品。
為了進一步打開險資的彈藥庫,政策即時改變。4月8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調整保險資金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上調(險資)權益資產配置比例上限,將部分檔位償付能力充足率對應的權益類資產比例上調5%,進一步拓寬權益投資空間。
國有企業、行業龍頭在增持自家股票。
4月8日,國資委表示,大力支持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不斷加大增持回購力度。中石油、中石化、茅臺、伊利、寧德時代、國泰君安等企業紛紛宣布回購。
回購潮一觸即發。據新浪財經,截至4月8日,已有逾百家公司宣布了回購與增持計劃,累計金額已超過100億元。
股市似已暫時穩住。4月8日,經濟觀察報甚至撰文《穩住A股后,我們還應該做什么》。
(圖源:pixabay)
除了A股,還有港股,穩定中國市場兩者缺一不可。
隨著港股下跌,南下資金買入速度越來越快。4月3日,買入287億港元,4月7日買入153億港元,4月8日,買入236億港元,4月9日凈買入355億港元,創歷史新高。
南下資金完全不被市場恐慌所影響。
不僅國家隊,4月7號開始,民間資金也在大舉進入,按照投資人的說法,那兩天不管是金融街還是陸家嘴,大家同仇敵愾,前所未有的團結。到周四周五形勢穩定,資金陸續退出。
4月8日,據新華社消息,總理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通話時表示,中國今年的宏觀政策充分考慮了各種不確定因素,也有充足的儲備政策工具,完全能夠對沖外部不利影響,對自身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充滿信心。
政策工具箱彈藥充足,隨時待命。
4月10日,新加坡聯合早報稱,中國高級領導層準備舉行會議,討論額外經濟刺激措施。這場臨時會議將重點討論住房、消費支出和技術創新方面的支持措施。此外,包括金融監管機構在內的其他政府機構,也會召開會議,討論提振經濟和穩定市場的措施。
中國促進內需方興未艾。
#02
當蘋果開始搶蘋果,到美貨船從狂奔到突然停止
相比于金融市場的動蕩,貨物貿易同樣在經歷大恐慌。
4月8日,界面新聞援引《印度時報》報道表示,3月27日到29日,5架滿載iPhone和其他產品的貨機從印度起飛,直抵美國。這是蘋果為規避美國4月5日生效的10%“對等關稅”而采取的緊急行動。
蘋果供應鏈總監在內部會議上直言:“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每延遲一天,美國倉庫就會損失800萬美元。” 蘋果美國倉庫目前已儲備超150億美元的iPhone庫存,相當于2024年第四季度美國市場銷量的3倍。
(圖源:pixabay)
蘋果搶蘋果,關稅惹的禍。
據新浪財經報道,如果美國4月9日加稅,印度生產的iPhone,每部成本將增加120-420美元,相當于其售價的15%~26%。
如果蘋果提高售價對沖關稅,可能會導致銷量下滑,影響利潤。據巴克萊分析師的測算,蘋果提高價格,可能會導致公司每股盈利下降15%。
除了提高售價,想要保住利潤,蘋果還可以給供應商施壓。據中國藍新聞4月7日的報道,知名蘋果記者Mark Gurman表示,隨著新關稅政策的到來,蘋果在積極調整對策,推動零部件供應商提供更優惠的價格,以此降低成本。
受多重因素的影響,A股市場蘋果產業鏈連續大跌,龍頭公司跌幅均在30%以上。
蘋果產業鏈受到多大沖擊?
據證券時報4月8日報道,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主持召開座談會,邀請歌爾股份、領益智造等蘋果產業鏈公司座談,聽取應對美加征關稅的舉措及建議。
在公開交流平臺上,4月8日晚間,歌爾股份 在互動平臺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消費電子行業出口中較多采用FOB等條款,進口環節關稅一般由進口商承擔,因此相關關稅政策的直接影響較為有限。
考慮到蘋果受到沖擊不小,和供應商之間的默契有變化的可能,投資者先跑為上。
作為美國本土企業,蘋果公司游說能力數一數二,且承諾會在美國投資5000億美元。如果蘋果都不能得到豁免,關稅風險可想而知。
蘋果最準分析師郭明錤在X上發推也說,如果蘋果都不行,誰行?
美國許多企業都在快馬加鞭從中國搶購商品,希望趕在4月9日之前拉回美國。
4月8日,據財新報道,美國籍貨輪“布什總統"號滿載7000多個集裝箱駛離上海港,其離開長江口時的航速高達15節。此前,該船從美國奧克蘭港駛往中國的航程中,曾在太平洋上一度以20節航速(約37公里/時)行駛,遠超普通集裝箱船10-12節的經濟航速。這讓該船僅用17天時間就跨越了太平洋抵達中國海域。
如此奔命,就是為了趕在關稅生效的時間節點。
財新在報道中援引一名中遠海控人士的話,“現在我們美國線的船裝貨都是能上盡上,以前考慮安全因素,船舶裝載率一般是96%-97%,現在都是100%滿載出運。”
另一貨代人士表示,目前信息面很亂,各方解讀也各有不同,其得到的消息是只要4月9日前裝上船或者飛機的貨物,應該可以獲得關稅豁免。
(圖源:pixabay)
但情況已經變化,貨船的時間仿佛突然停止。
專業公眾號江海云航4月11號披露,一家全球排名前五的超大型貨代公司負責人透露:“目前,中國輸往美國的貨物中約35%至40%已經暫停出貨,越南輸美貨物也有超過三成停止發貨,跨境電商業務量甚至遭腰斬50%以上。”
同一天,中國船檢報道,由ONE、HMM和陽明海運組成的集裝箱聯盟“Premier Alliance”決定,暫停原定于下月開通的跨太平洋至美國貨運航線。
趕在關稅生效前儲存貨物,是短期對沖。但庫存早晚會賣光,如果美國本土產能跟不上,非中國地區的商品協調不好,承受高物價的主要是美國消費者,而國內商品過多,價格大概率下跌。
4月11日,美國海關發布警報,告知用戶其用于豁免貨運關稅的系統出現故障。這意味著,美國政府暫時無法征收關稅,引發了人們對美國海關跟上關稅調整節奏能力的質疑。
各家公司在行動,截止周六的消息,芯片被囤積,各種漲價,垮境電商temu在歐洲簽訂協議,也有公司得到可能是從中國轉移過去的訂單。
據韓聯社報道,4月8日,韓國船企三星重工宣布獲得1家大洋洲船東的4艘原油運輸船訂單,總價值為4778億韓元,計劃2028年12月前陸續交付。
看來,建立一套繞開美國的產業鏈和銷售鏈勢在必行。
(圖源:pixabay)
#03
老川被美債嚇怕臨時改口,美債大炸彈,風險遠未過去
就在全世界都以為,世界將在貿易爭端上越陷越深的時候。
老川又又又改口了。據報道,美東時間4月9日美股盤中,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平臺發帖表示,已授權對部分國家實施90天的關稅暫停措施,在此期間大幅降低關稅至10%。
暫停關稅的消息一出,全世界股市大漲,商品也跟著大幅反彈。
關稅生效僅僅幾個小時就改口,世界一臉茫然,老川自己人手足無措。
據華爾街見聞4月10日報道,美國貿易代表Jamieson Greer在國會聽證會上為特朗普關稅辯護,卻在中途被告知總統已突然決定暫緩部分關稅。民主黨眾議員Horsford直言不諱地指出:“看起來你的老板剛剛從你腳下抽掉了地毯……沒有任何戰略,你三秒鐘前才知道,坐在這里,我們都看到了”。
民主黨議員還說,是中國的回擊導致老川突然改口。
老川自己的回應是,如果這里有一堵墻,我要穿過它,卻無法穿過,那就得繞道走,甚至翻過它。
這堵墻是什么?眾說紛紜。
除了中國回擊之外,各界焦點放在美國國債上。4月7日,日經中文網報道,10年期、30年期美債收益率快速上升,這可能是市場拋售所致。
4月8日,第一財經報道,多個期限的美債收益率創下多年來最大單日漲幅。其中,10年期美債收益率在4月7日大幅拉升逾18個基點,創下自2022年9月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30年期美債收益率則上漲21個基點,創下2020年3月以來最大單日波動。
即使是最短期的債券,比如6月利率合約,也出現了波幅達到50個基點的定價波動,是其通常2~3個基點定價波動的15倍。
如此巨大的波動,歷史上僅出現過三次。
第一次是2008年1月23日,金融危機時代。第二次是2016 年11月9日特朗普第一次贏得美國大選后的第二天。第三次就是2025年4月7日。
美國財經網站Zerohedge聲稱,中國拋售了約500億美元的國債。
從美債波動的時點來看,4月4日到4月5日,也就是老川說10%的關稅生效開始之時,突然產生異動。且連續三天飆升。這三天,美國股債匯三殺,這樣的劇本,中國之前拿過,清楚有多難受。
如此精準的打擊,似乎來自于受害者的報復。
除了中國之外,日本也被懷疑大量拋售美債。4月9日,美國福克斯等媒體報道稱,日本拋售美國債券是老川改變貿易政策的主要原因。華爾街見聞也援引外媒報道,稱日本正在出售美債以提高流動性。
4月9日,日本財務大臣加藤勝信公開回應:日本管理美國國債持倉是為了以防將來進行匯率干預的需要。而不是關稅反制的工具。
站在美國的角度,無論何種目的都傷害了美國。
除了主權國家,大量市場參與者共同參與絞殺美債的棋局。據第一財經援引西太平洋銀行等外資機構的分析稱美債收益率變化,可能與對沖基金大舉平倉利差套利交易有關。
據機構的統計,對沖基金確實持有大量美國國債的空頭頭寸。
在老川暫緩關稅之后,美債短期有平靜的跡象,不過中長期來看,這個雷始終懸掛在美國頭上。
分析者燕十三認為,美債現在成了全市場看空的資產,買盤壓根托不住,光6月份就有6萬億美債到期,今年總共有9.2萬億,都是疫情期間借的,海外主權基金和各國央行看著老川折騰,更不敢買。
到時候要么提高利息,要么債券價格跌得夠多,要么強制各國去買,用關稅來換,但這會加劇美國金融恐慌,各國不一定肯買。因為如果美元短時間內跌太快,虧太多,按著頭估計也沒人買。
截止4月12日的一周,很多持有美債的海外套利機構,不加杠桿的話,一周就虧了近6%,日本那家使用60倍杠桿的對沖基金,自然扛不住。這樣的虧損做啥貿易都賺不回來,哪怕考慮到套息的補貼,也得虧2.5%以上。
(圖源:pixabay)
如果讓聯儲買,就成為變相的貨幣寬松,老川加關稅推高通脹,讓寬松變得幾乎不可能。
目前美國的債務凈利息支出占GDP的比重達到3%,這是歷史級別的高位,老川接手拜登留下的爛攤子,想要快速解決,是不可能的,但又不得不收拾。
目前來看,3%是美國自己判斷的債務紅線,必須卡住。而對其他國家來說,3%可能也是一條美元體系預警線,是不信任的窗戶紙。
疫情期間,美國發行了大量短期債券,目前老川想用長期、超長期進行置換,問題是沒有接盤俠。近期精準打擊10年期、30年期美國國債,似乎是有意讓美國長短置換算盤落空。
今年到期的9萬億美債是明晃晃的靶子,整個美元資產亞歷山大。
國內資本市場上,對做空者從來是有道德審判的。在美國,做空沒什么心理包袱。
據財聯社4月9日的消息,在不斷升級的貿易戰導致美國股市暴跌超過10%之后,押注股價下跌的交易員在短短六個交易日內已獲利1590億美元。
根據S3 Partners LLC的數據,自特朗普宣布全面征收關稅以來,美股出現了自2022年以來最大的跌幅,做空追蹤標普500指數的ETF(代碼SPY)成為在此期間最賺錢的空頭押注。S3預測分析董事總經理Ihor Dusaniwsky表示,整體而言,在此次回調中無論做空哪個板塊都獲利頗豐,81%的空頭交易實現盈利,按金額計算更高達97%的空頭倉位獲利。
近期有傳言,老川身邊的親朋好友,是本輪做空美國的大贏家。
4月10日,暫停關稅前,老川公開發表內容說,這是偉大的時刻,趕緊買!
還真有不少資金,在老川發消息之前買入。據華爾街見聞4月10日消息,在特朗普發布前,有交易者大量買入當天到期的SPY 509看漲期權。
這些期權在短短一小時內暴漲了2100%,交易時機之精準令人難以相信是巧合。考慮到當天早上這些期權的隱含波動率(IV)非常高(IVR約為82),這種大規模買入行為完全違背風險管理原則,除非交易者確信市場即將上漲。
目前,美國不少國會議員公開呼吁調查內幕交易。
此前民主黨大佬佩洛西長期有內幕交易的嫌疑,但不了了之,美國的法律底線,顯得很低。
(圖源:pixabay)
#04
黃金是最穩定的資產
盡管黃金漲幅已經不小,仍然成為最好的避風港。在短期流動性沖擊后,黃金再次站上3100。
作為買賣黃金的高手,中國外管局公布的數據強化了黃金的價值。
4月7日,外管局公布,截至3月末,中國黃金儲備規模達到7370萬盎司,較2月末增長9萬盎司,連續第五個月增持黃金。
黃金價格在中國官方增持期間表現亮眼,屢屢創出新高。
3000美元的黃金貴么?看從哪個角度理解。
包括美國精英在內,全世界有一個共識,美國債臺高筑,積重難返。美國想要盡快解決債務問題,選擇了貿易路線,但會加速其他地區對美元體系的不信任。
3月31日,中國社保基金會副理事長會見了世界黃金協會首席執行,雙方就黃金投資前景等議題進行了交流。
在放寬險資購買黃金的限制后,社保基金可能也會加入購買黃金的隊伍中來。
在歐洲,希望把黃金等實物資產轉到歐洲的人越來越多。4月8日,據格隆匯的消息,泛歐交易所首席執行官Stephane Boujnah 表示,一些歐洲投資者對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政策感到不安,他們開始將黃金撤出美國。
某種程度上,增持黃金,也是對美元體系的一種沖擊,因為人們必須放棄其他美元資產。
(圖源:pixabay)
#05
央行允許人民幣貶值?
盡管討論不多,但悄然之間,人民幣兌美元已經在7.4附近徘徊。4月8日和4月9日,離岸人民幣匯率更是連續兩天跌破7.4。
人民幣走弱,以美元指數不強為背景,這樣的變化,被不少人看作央行對人民幣有新態度。
據英為財經等媒體報道,為了抵銷貿易沖擊,央行似乎慢慢放松了對人民幣匯率的容忍度。
4月8日,央行將人民幣中間價設定在7.2038,為去年9月以來的最弱水平。這是自特朗普去年11月當選美國總統以來,首次中間價跌破7.2,這一水平被投資者視為官方對管理貨幣態度的“軟紅線"。
過去我們常說,看人民幣強弱除了要看美元,還要看歐元、日元以及一攬子貨幣。
最近,人民幣對歐元快速貶值。2025年2月,歐元兌人民幣在7.4的水平,如今已經飆高到8以上。
對一攬子貨幣同樣在緩慢貶值。2025年年初,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一度接近103,是三年來新高,但最新數字回落到98.7,創2024年11月,也就是特朗普當選來最低。
人民幣究竟會走向何處?非常難判斷,歷來預判人民幣單向貶值或升值,結果都非常差。
目前,外資機構預期很混亂,富國銀行預計人民幣兩個月內可能最多貶值15%,華爾街投行杰富瑞則預測,可能貶值30%。
考慮到中國當前對資本穩定性的要求比較高,對全球貿易來說,最大的貿易國貨幣貶值太多,無助于緩解貿易緊張,反而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因此,有機構認為,人民幣貶值幅度不會太大。比如,麥格理集團就認為,人民幣大幅貶值超過10%的可能性不大,因為“除了對匯率穩定的偏好外,北京還希望在這一動蕩時期被視為全球穩定力量。
(圖源:pixabay)
就在人們擔心人民幣貶值的時候,4月9日,離岸人民幣就開始大漲,一次性漲回7.4以內。
4月10日,人民幣趁美元走弱,進一步擴大漲幅,回到7.3附近。
還是央行那句老生常談,不要單邊押注人民幣匯率,不然后果很嚴重。
盡管局勢很復雜,但對中國來說,辦好自己的事情最重要。繼續對外開放,盡快提振內需,全面發展科技,這些話,必須實實在在落地。
4月8日,由李飛飛聯合領導的斯坦福大學以人為本人工智能研究所(Stanford HAI)發布了《2025年人工智能指數報告》,結果顯示,中美AI模型性能差距從2023年的兩位數縮小至2024年近乎持平。
堅守,就對了。
#06
連病患都遭關稅沖擊,放松是最好的良藥
4月8日晚,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表講話,稱美國將對藥品征收關稅。
值得注意的是,6天前美國公布“對等關稅”措施之時,藥品還在美國加征關稅的豁免名單之列,受影響的主要是醫用耗材、敷料、醫療設備及其零部件、康復用品。
這兩天在國外醫院工作的朋友告知,關稅對醫藥產業鏈造成了沖擊,遠不止于藥。
4月9日,生物醫藥股幾乎全線走弱,恒生醫藥ETF一度跌超6%。
美國豁免的原料藥嚴重依賴中國。4月12日,南方周末發表分析文章《145%:關稅戰波及藥品,產業鏈恐生變》,指出2024年中國原料藥進出口總額538億美元,出口額429.8億美元。其中,中國對美國出口原料藥45.2億美元,同比增長12.0%。
美國是中國原料藥出口的第二大市場,僅次于印度,美國市場約95%的布洛芬、91%的氫羥腎上腺皮質素、70%的對乙酰氨基酚,以及40%以上的青霉素和肝素原料藥依賴中國。
2020年,美國食藥監局披露,美國僅20%的原料藥為本國自主生產,80%來自海外。
反過來看,科研與數據、器材等方面的封鎖不利于中國一些企業,尤其是大型仿制藥企業。患者群體正在自學,有糖尿病患者仔細翻閱包裝和說明書:儲藥器是美國產的,管路產自墨西哥,速效胰島素是國內工廠生產,關稅會提高多少費用,儲備如何。
可見美關稅戰毫無底線,此前,拯救生命的藥品向來是貿易壁壘的避風港。世界貿易組織早在二三十年前就制定了多項協定,試圖讓制藥行業免受關稅的影響,提高藥品可及性,發生公共健康危機時實施藥品強制許可,尊重和保護生命基本權利。
現在,中國的創新藥到底如何將浮出水面,中國的藥品產量和質量也將遭遇檢驗。對于患者來說,可以嘗試多途徑獲得,快樂而放松的心情,永遠是最好的良藥。
風暴總會過去的。
(圖源:pixabay)
(免責聲明:本文為葉檀財經據公開資料做出的客觀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請勿以此作為投資依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