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的一個夏日,中國河北遵化縣的清東陵迎來了一場浩劫。
一個叫孫殿英的軍閥,以軍事演習為幌子,野蠻地闖入了這座價值連城的皇家陵園。
幾天后,他們用暴力扒開了慈禧太后的棺槨,瞬間,陵墓中的奇珍異寶暴露在眾人眼前,其中就包括那顆含在慈禧口中的夜明珠。
孫殿英得到夜明珠后,一時間欣喜若狂。
可他也清楚,這夜明珠雖價值連城,卻也十分燙手。在那個動蕩的年代,擁有這樣的稀世珍寶,說不定會招來殺身之禍。
于是,為了自保,孫殿英決定把夜明珠送給有權有勢的人,而這個人,就是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
沒想到,這顆夜明珠到宋美齡手中后,命運又發生了轉折。
據說,宋美齡曾將夜明珠鑲嵌在鞋子上,在各種社交場合中亮相,一時間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可誰能想到,這顆曾被慈禧太后視若珍寶的夜明珠,最終竟被宋美齡賣給了一位美國大亨。
這背后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這顆夜明珠又是如何漂洋過海,落入美國大亨之手的呢?這個美國大亨又是誰呢?
慈禧與夜明珠
作為晚清時期的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后的奢華生活早已是眾所周知。
她在位期間,清政府每年近一半的財政收入都用在她一個人身上,用于滿足她對珠寶首飾、奇珍異寶的無盡渴望。在眾多珍品中,夜明珠無疑是她最珍愛的寶物之一。
這顆夜明珠的來歷相當傳奇。據專家研究推測,它很可能最早出自印度的莫臥兒王朝。
在 17 世紀,莫臥兒王朝國力強盛,財富匯聚 ,這顆夜明珠便是王朝寶庫中的璀璨珍寶,被國王沙賈汗視若珍寶,還以自己的名字為其命名,結果好景不長,在一場戰爭中,莫臥兒王朝被阿富汗人打敗,這顆夜明珠也隨之流落,被阿富汗人當作戰利品收入囊中。
后來,阿富汗人為了爭取清朝的支持,又將其進獻了乾隆皇帝。
當時清朝正處于鼎盛時期,乾隆對這件寶物并不太看重,只是將它收入皇家寶庫之中。
直到一百多年后,慈禧偶然發現了這顆夜明珠,立即被它的獨特魅力所吸引,從此對它愛不釋手。
據說,這顆夜明珠非常獨特——它可以分成兩半,合起來是一個完整的圓球,重約787.28克。
更神奇的是,這顆夜明珠在黑夜中能發出幽綠色的光芒,據說能照亮百步之內的區域,連細小的頭發絲都能看清。
不過美國著名珠寶學家愛德華·格布林對此提出了質疑,1972年,他在《東方珍寶考》中這樣說道:“傳說中的夜明珠很可能是一種特殊的天然珍珠,含有磷光物質,能在黑暗中發出微弱光芒。但民間傳說中能'照亮百步'的說法顯然是夸大其詞。”
但我國文物專家李景明則持不同觀點,在其1988年發表的論文《清代皇室珍寶考》中,李景明分析道:"根據史料記載,慈禧口中的夜明珠可能是一種特殊的琥珀或是含有熒光礦物質的寶石,而非真正意義上的珍珠。傳統上,'夜明珠'更多是一個統稱,指代能在黑暗中發光的珍貴寶物,而非特指某一種材質。"
隨著現代研究的逐漸深入,大部分專家都認為,這顆夜明珠最可能是一種含有磷光或熒光物質的礦石,能夠吸收光線并在黑暗中緩慢釋放。
當然,也有科學家認為,慈禧的夜明珠可能是一種特殊的金剛石原石,據王春云博士的研究,這顆夜明珠或許是"一塊具有近似球形形態、稱重約787.28克拉的金剛石原石"。
如果這一假設成立,那么它的價值將遠超8億人民幣,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鉆石之一。
但在古代,古人對它的成分并不在意,當時的人們更看重它的“象征意義”。
在大部分人眼里,這種能自然發光的寶石是“神物”,是“上天的恩賜”,誰擁有它,就意味著擁有權力與不朽。
于是,在臨終前,慈禧命令心腹太監李蓮英將這顆夜明珠放入她的口中,與她一同下葬。
據說,這顆夜明珠價值約一千多萬兩白銀,換算成今天的價值,保守估計也有8億人民幣。
當然,它的歷史和文化價值遠遠超過這個數字,可以說是一件真正的無價之寶。
孫殿英與東陵盜寶案
這顆夜明珠本該隨慈禧永埋地下,誰知它的命運在1928年發生了戲劇性的轉折。
這一年,軍閥孫殿英以"平定叛亂"為名,率部前往河北遵化一帶的清東陵。
孫殿英,字魁元,河南永城人,因他臉上有麻子,所以大家都稱他為"孫麻子"。
他從小就頑劣好斗,曾因與老師發生沖突而放火燒學堂,長大后,又靠打家劫舍起家,后來投靠了軍閥張宗昌,成為其部下。
1928年初,第二次北伐戰爭爆發,蔣介石聯合閻錫山、李宗仁、馮玉祥討伐張宗昌。
在戰事緊急之際,孫殿英火線反水,投靠了蔣介石,為北伐立下了功勞。作為獎賞,他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六集團軍第十二軍軍長。
戰事平定后,蔣介石開始對雜牌軍進行整編,孫殿英擔心自己的部隊被吞并,一直悶悶不樂。
就在這時,冀東一帶奉軍散匪肆虐,蔣介石命孫殿英率部前往遵化縣一帶駐防剿匪。正是這個任務,讓孫殿英有了接近清東陵的機會。
看到皇陵的富麗堂皇,孫殿英動了歪心思。他借口"剿匪"需要經費,決定盜掘皇陵。為掩人耳目,他對外宣稱要在東陵附近進行"軍事演習",并下令嚴禁平民靠近。
7月8日,孫殿英在軍部召開緊急會議,美其名曰"崩皇陵也是革命",是繼承孫中山先生的遺志,是為革命做貢獻的"正義之舉"。
隨后,他派出兩支部隊,一支奔向慈禧的定東陵,另一支奔向乾隆的裕陵。
盜墓之初,孫殿英和他的部下并不知道地宮入口在哪里,只好四處開挖。沒想到,清東陵的地宮修建得極為隱秘,入口藏得很深,工兵營找了兩天兩夜,卻一無所獲。
就在孫殿英焦急萬分時,有人給他出了個主意 —— 找當地的老石匠問問。
孫殿英立即派人抓來了幾個老石匠,在威逼利誘之下,一位老石匠終于松了口,帶著他們找到了慈禧定東陵的地宮入口。
找到了入口,接下來就是打開地宮大門了。地宮的大門堅固無比,普通的工具根本無法撼動。孫殿英可不管那么多,他一聲令下,士兵們抬來了炸藥,隨著幾聲巨響,地宮大門被炸出了一個大窟窿。
霎那間,一股刺鼻的霉味撲面而來,讓人作嘔。孫殿英卻顧不上這些,他迫不及待地帶領士兵沖進了地宮。
當他們來到慈禧太后的棺槨前時,所有人都被眼前的奢華景象驚呆了。
慈禧的棺槨是用金絲楠木制成的,上面鑲嵌著無數寶石,在火把的照耀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士兵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撬開了棺槨,沒想到看到的卻是保存完好的慈禧遺體。
據孫殿英后來回憶說:"她的棺材劈開后,老佛爺像睡覺一樣,只是見了風、臉才發黑,衣服也有些上不得手了。"
然而,為了取出慈禧口中的夜明珠,士兵們不管三七二十一,對慈禧的遺體動起了粗。
他們有的用手掰,有的用工具撬,最終慈禧太后的嘴被撕裂,臉部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就這樣,這顆陪伴慈禧太后長眠地下的夜明珠,被孫殿英等人奪走了。
與此同時,士兵們將地宮中的其他珍寶洗劫一空,裝上馬車運走。
整個盜墓行動持續了整整七天七夜,兩座皇陵都慘遭浩劫。
孫殿英盜掘清東陵的消息傳出后,舉國震驚,各界紛紛譴責孫殿英的暴行。
清朝皇室后裔更是痛心疾首,他們向國民政府施壓,要求嚴懲孫殿英,追回被盜的寶物。孫殿英這下慌了神,他知道自己闖了大禍,如果不趕緊想辦法,恐怕性命難保。
思來想去,孫殿英決定用盜來的寶物賄賂國民政府的高官,以求自保,據說,他把乾隆皇帝的九龍寶劍送給了蔣介石,把慈禧這顆價值連城的夜明珠送給了宋美齡,把慈禧陪葬的翠玉送給了蔣介石的大舅哥宋子文。
果然,在收到寶物后,蔣介石決定對孫殿英網開一面。雖然表面上,蔣介石下令"嚴密緝拿"盜墓者,但實際上對孫殿英卻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處罰,相反,孫殿英后來還被提拔為安徽省省長,這無疑是對他行賄成功的回報。
宋美齡與夜明珠
宋美齡得到這顆夜明珠后,對它非常喜愛,據多方史料記載,宋美齡特意將夜明珠一分為二,鑲嵌在一雙精美的鞋上作為裝飾。
這雙鑲有夜明珠的鞋子成了她外出時的標志性裝扮,她經常穿著它出席重要的外交活動和社交舞會。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國民政府面臨嚴峻的軍事和經濟壓力,急需美國的物資和資金支持。作為國民政府的外交代表,宋美齡多次前往美國進行游說,尋求援助。
1942年前后,宋美齡再次訪美,并出席了一系列高規格的外交和社交活動。
據說,在一次重要的舞會上,她穿著那雙鑲有夜明珠的高跟鞋。
恰好當晚舞會中途停電,整個舞廳陷入一片漆黑。就在這時,人們驚訝地發現,黑暗中有一雙鞋子在發出幽幽的綠光。
這雙發光的鞋子立即成為全場焦點,也引起了在場美國權貴的極大興趣。
美國石油大亨約翰·洛克菲勒便是當晚在場的貴賓之一。
洛克菲勒家族作為美國最富有的家族,對奇珍異寶一向有著濃厚的興趣。約翰·洛克菲勒看到宋美齡鞋上閃爍的夜明珠,頓時被它的神奇魅力所吸引。
在隨后的接觸中,洛克菲勒向宋美齡表示,如果她愿意出售這顆夜明珠,他不僅可以支付高額對價,還愿意向中國提供更多的戰爭物資援助。
對于當時急需外援的國民政府來說,這無疑是一個難以拒絕的提議。
經過深思熟慮,宋美齡最終同意了這筆交易。她將慈禧的夜明珠賣給了洛克菲勒家族,換取了大量的資金支持,這筆錢一部分換成了軍需物資送往了前線,還有很大一部分落入了宋美齡的私人腰包中。
自此,我國這顆無價之寶就成為了洛克菲勒家族的私人收藏品。據傳,它被安置在洛克菲勒家族的私人博物館中,只供家族成員和特定貴賓欣賞,從未向公眾展示過。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大家對慈禧這顆夜明珠的去向一直議論紛紛,直到1967年《財富》雜志一篇關于洛克菲勒家族收藏的專題報道中,記者無意間提到了"一顆來自中國皇室、據說能在黑暗中發光的神秘寶珠"。
盡管報道中沒有直接指明這就是慈禧太后的夜明珠,但熟悉歷史的人很快將二者聯系起來,這也為夜明珠的最終去向,增添了新的佐證。
不過,到了2021年,事情又發生了變化,一位自稱是宋氏家族的后人聲稱,宋美齡晚年曾向親信透露,她在1965年將夜明珠贈予了一位名為艾倫·杜勒斯的美國朋友,以感謝他對“臺灣當局”的貢獻。
很多人對杜勒斯并不熟悉,但一提起他做的事,大家就知道宋美齡為什么要“感謝”他了。
1953年——1961年,杜勒斯擔任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是美國任期最長、影響最大的中情局局長之一,他非常擅長情報工作,因此也被人們稱為"美國第一號間諜"。
在二戰期間,杜勒斯在瑞士做情報工作,取得了不少成就。他成功滲透了德國情報網絡,獲取了納粹德國的重要軍事情報,還在1945年參與了德軍無條件投降的談判,對盟軍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然而,二戰結束后,杜勒斯參與制定了美國對共產主義國家的戰略,包括對中國的政策。
在他任內,美國對中國采取了全面遏制政策,這一政策直到尼克松訪華后才開始改變,而且他的國務卿哥哥還與臺灣當局簽署了《中美共同防御條約》,這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中美關系正常化的重要障礙。
盡管如此,目前除了一位自稱是宋氏家族的后人的說法,并沒有更多的材料佐證,杜勒斯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夜明珠,而洛克菲克擁有夜明珠則是八九不離十的。
這不僅是因為有權威媒體報道過,而且有不少人見到過,比如,咱們上文提到的美國著名珠寶學家愛德華·格布林,他就提到“曾有幸一睹洛克菲勒家族收藏的夜明珠,而且它的確能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中會發出微弱的藍綠色光芒”。
據悉,相關部門曾多次嘗試與洛克菲勒家族接觸,希望能夠追回這件國寶。然而,由于這顆夜明珠是通過"合法交易"獲得的,加上洛克菲勒家族對這件珍寶愛不釋手,這些努力至今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而且據報道,洛克菲勒家族的態度相當強硬,明確表示不會歸還這件私人收藏品。
這種情況在國際文物追索中并不少見——許多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都面臨類似的法律和外交障礙。
結語
慈禧夜明珠的故事,從軍閥盜墓到權貴變賣,再到落入外國富豪之手,折射出近代中國的屈辱與無奈。在國家積貧積弱的時期,不僅國土淪喪,連文化遺產也無法守護。
這樣的歷史教訓令人痛心,也發人深省。
這顆夜明珠的命運,也代表了無數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的共同遭遇。據統計,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有超過1000萬件文物流失海外,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私人收藏家手中。這些文物不僅是物質財富,更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它們的流失對中國文化傳承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隨著中國國力增強和國際影響力提升,文物回流工作正取得積極進展。通過外交談判、司法訴訟、市場購買等多種方式,越來越多的流失文物正在回歸祖國。圓明園獸首銅像、秦公晉侯青銅器等重要文物的成功回歸,給人們帶來了信心和希望。
對于仍然流失在外的文物,包括慈禧的夜明珠,我們需要保持耐心和智慧。文物回流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作,需要外交智慧、法律手段和經濟實力的綜合運用。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既要堅定文物追索的決心,也要尊重國際規則,通過合法渠道促成文物回歸。
更重要的是,夜明珠的故事提醒我們:保護文物不僅是對過去的尊重,也是對未來的責任。加強文物保護意識,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防止文物流失和破壞,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共同責任。
無論夜明珠現在身處何方,它永遠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期待著它有朝一日能重返故土,重新綻放光芒。
正如越來越多的流失文物正在回歸一樣,這顆慈禧口中的夜明珠,也終將在合適的時機回到它真正的家園。
參考資料:
- 《清東陵文物志》,中國文物出版社,2020年
- 王春云:《夜明珠研究——現代科學視角下的歷史文物解析》,2019年
- 《民國軍閥與文物流失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
- 《宋美齡傳:一個世紀的傳奇》,華文出版社,2017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