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陸棄
據法新社報道,近日,美國太空軍宣布解除皮圖菲克太空基地指揮官邁耶斯上校職務,理由是她“未能保持無黨派立場”。而事情的起因,僅僅是她對副總統萬斯在格陵蘭島公開“訓斥”丹麥政府的言論表達了不滿。這不是一次普通的官僚沖突,這是赤裸裸的美式霸權政治在全球戰略要地的再一次演繹。
格陵蘭島,這塊地理上屬于北極、政治上屬于丹麥、而軍事上早已深陷美國影響的冰雪大陸,近年來再度成為大國角力的熱土。特朗普早在2020年首次任期內就曾公開提出“購買格陵蘭島”的計劃,被丹麥外交部冷嘲熱諷地回絕。時隔數年,他再度掌權,繼續推進對這片戰略高地的實質性控制。而皮圖菲克太空基地,正是美國在北極部署導彈預警系統、星鏈通信樞紐與全球反導體系的核心節點。
副總統萬斯在3月28日訪問該基地時,毫不掩飾地在記者會上怒批丹麥“沒有為格陵蘭島人民做好工作”,并指責其在北極安全問題上“投入不足”。此番發言不僅令丹麥政府難堪,更公然踩踏了盟友主權的紅線。而指揮官邁耶斯作為在地執行者,僅在內部群發郵件中寫下“副總統言論不代表本基地立場”,便遭到閃電般的免職處理。這不僅是一種政治清算,更是一場制度化的噤聲。
美國太空軍高層給出的理由是“違反了無黨派準則”。但所有人都清楚,這是個冠冕堂皇的借口。因為真正的問題是:她說了“實話”,而華盛頓只需要“服從”。如今的美軍體系,早已不是一個專業化、技術化的國家防御機制,而越來越像是服務于政治強人意志的工具。凡不符合戰略口徑者,統統清除;凡有獨立判斷者,迅速邊緣。這種做法與民主無關,與軍事職業倫理更無關,而與威權邏輯如出一轍。
過去,美國一直以來自詡為“盟友的保護者”“民主價值的守護者”,可在格陵蘭問題上,卻毫不掩飾地展現了強占姿態。而且,從日本沖繩到德國拉姆施泰因,從波蘭到羅馬尼亞,美國在全球遍布的軍事基地網絡,從來不是“合作成果”,而是壓力脅迫下的“戰略附庸”。當地民眾的反感、駐軍的沖突記錄、主權的被迫讓渡,都被華盛頓輕描淡寫地掩蓋在“防御”“反恐”“自由”的辭令之下。而當有一名美國軍官試圖對這種“帝國邏輯”說“不”時,她的下場就是被掃地出門。
眼下,格陵蘭事件引發的不僅是一個軍事基地的指揮權更替,更是對美國“全球軍事干預合法性”的深刻拷問。在氣候變暖、極地融冰、俄中聯動加強的多重背景下,北極正成為繼中東、南海之后的戰略新高地。美國急于插旗、搶灘、建網,不惜重壓盟友,不惜強壓本國軍人發聲,顯示出其深層的不安與焦慮。
蘇珊娜·邁耶斯的下場,為所有駐外美軍高層敲響了警鐘。當一個超級大國連自己軍官的異議都無法容納,誰還能指望它對世界講什么“自由”?格陵蘭冰封的地表下,埋藏的不是和平秩序,而是一座座冷戰余火的戰略火藥庫。而這一次,點燃引線的,不再是敵人,而是自稱“盟主”的美國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