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國際友人英國喬治·何克侄子Mark Thomas為代表的喬治·何克親屬訪問團一行,在上海參訪考察。中國工合國際委員會副主席陳永弟在滬會見了訪問團一行,中國工合國際委員會執委、路易·艾黎重外孫何洋,華東聯絡處秘書長周學強陪同會見。
出生在英國中產階級家庭的喬治·何克(1915-1945),是一名國際主義戰士,他1938年來到中國,曾先后擔任“工合”西北辦事處英文秘書、陜西省鳳縣雙石鋪培黎學校校長。1938年夏,美國女記者史沫特萊在漢口,把何克介紹給了新西蘭人路易·艾黎。艾黎告訴他,自己正在搞“工合”運動(即“中國工業合作協會”),為支持中國抗戰而供應軍需民用品。與艾黎會面后,何克經過武漢八路軍辦事處的安排,前往延安和八路軍敵后游擊區采訪。與八路軍高級將領的交流,使何克對中國問題有了深入的了解,也對抗日和中國的前途產生了信心。
1940年初,何克擔任“工合”西北辦事處英文秘書,并被艾黎選中,成為雙石鋪培黎學校校長。1944年秋,學校遷往甘肅山丹。1945年夏,何克為帶領學生向安全地區轉移,付出了年輕的生命,年僅30歲。在彌留之際,他用顫抖的手,在紙上寫下了一行大字:“把我的一切獻給培黎學校。”
陳永弟在會見喬治·何克親屬訪問團一行時表示,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英國國際主義戰士喬治·何克誕辰110周年和逝世80周年。我們始終銘記他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作出的寶貴貢獻和對中國人民的真摯友誼。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
訪問團一行感謝中國工合國際委員會陳永弟副主席和華東聯絡處的熱情接待,表示愿和中國工合國際委員會深化民間交往,共同譜寫國際友誼新篇章。
會見前,陳永弟副主席向訪問團一行贈送了寫有“英魂丹心”的書法作品、《宋慶齡與路易·艾黎》一書及紀念擺件。
在滬期間,訪問團一行還來到華東地區國際主義教育基地參訪考察。在上海宋慶齡學校,訪問團一行在學生大使團的陪伴下,參觀了學生活動中心、“宋慶齡書房”、中小學教學樓等。在“宋慶齡書房”,代表團駐足觀看宋慶齡的歷史照片墻,了解她凝聚國際友人,為爭取世界和平而奮斗的非凡經歷。
座談交流中,訪問團一行向宋慶齡學校的孩子們深情講述了一位英國青年的中國故事。喬治·何克,這位扎根黃土高原的教育家,用自己的生命支援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澆灌了中外人民友誼的花朵。他的奉獻精神和國際主義情懷,讓在場的孩子們深受觸動,尊敬之情油然而生。
在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公園,訪問團一行來到喬治·何克紀念碑前,祭奠這位抗戰時期為工合培黎學校獻身的英國國際主義戰士。2016年5月,中國工合國際委員會在上海福壽園為喬治·何克豎起了紀念碑,向世人宣傳弘揚這位國際友人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作出的寶貴貢獻。福壽園生命教育基地項目負責人、紀念碑守護人孫曉慶作為親歷者,介紹了喬治·何克紀念碑的建設背景和設計理念,并展示了2016年紀念碑揭幕儀式的7幅照片,為訪問團講述了當時的情景。福壽園人文紀念館人文研究員、紀念碑守護人羅盤向大家介紹了紀念碑的創作者——上海福壽園藝術創作中心的青年雕塑師王錚。
在上海路易·艾黎故居,訪問團一行在工合國際委員、故居守護人邱力的陪同講解下,參觀了修繕后的艾黎故居。大家邊聽邊看,對艾黎故居的保護修繕大為贊賞,并表示非常愿意提供一些路易·艾黎的珍貴照片,進一步豐富歷史展陳,共同講好喬治·何克與路易·艾黎并肩作戰的感人故事。
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歐洲分臺攝制組隨團全程記錄并采訪了相關人士,用紀實影像見證中英人文交流的重要時刻,為央視《喬治·何克》紀錄片沉淀下穿透熒幕的精神厚度。
原標題:《國際友人英國喬治·何克親屬訪問團在滬參訪考察》
欄目編輯:解敏 文字編輯:曹博文
來源:作者:貢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