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市最近因為店鋪招牌顏色調整引發討論。根據當地發布的《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導則》,要求店鋪招牌顏色“淡雅明快”,紅色、藍色、黑色被暫時限制使用。這一本意為提升城市美觀度的措施,卻讓商戶們面臨實際困擾。
兒童醫院的紅十字標識曾按要求改為淺綠色,但最終恢復原樣;蜜雪冰城門店的招牌在灰色與紅色之間反復調整,有店員透露:“改成灰色后,晚上亮燈顯得冷清,客流量明顯減少。”類似情況并非個例,一家面館老板指著新換的淺黃色招牌說:“老顧客都開玩笑,說我們店看著像兒童餐廳。”
這種情況讓人聯想到其他城市的經驗。2023年西安要求店鋪使用黑底金字招牌,被市民吐槽“像歷史劇片場”;而上海田子坊保留老式招牌與創意涂鴉混搭的風格,反而成為熱門打卡地。城市研究專家表示:“街道的活力在于多樣性,統一顏色就像給所有店鋪穿校服,容易失去特色。”
政策執行中的靈活空間也值得關注。對于“可以自費改回原色”的說法,有奶茶店老板算了一筆賬:“換一次招牌要花兩千多,小本生意經不起折騰。”相比之下,連鎖品牌更有能力應對調整,但店員坦言:“我們的紅色招牌是品牌標志,改成其他顏色后,外賣訂單地址識別都變慢了。”
顏色對生意的影響有科學依據。研究表明,紅色、黃色等暖色調更容易吸引注意力,快餐行業常用這些顏色提升進店率。三河一家奶茶店改成粉色招牌后,男性顧客比例從45%降到18%,店主無奈道:“現在打算在菜單設計上找補回來。”
城市管理如何平衡秩序與活力?成都的“分級管理”做法或許值得借鑒:主街道保持整體協調,背街小巷允許個性化招牌。既避免視覺混亂,又給商戶留出創意空間。正如一位設計師所說:“好的街道應該像交響樂,不同音色和諧共存。”
目前,三河部分商戶已逐步適應新規,兒童醫院等重要標識也恢復了原有顏色。這場討論給城市管理者帶來啟示:規范標準的同時,或許需要更多傾聽商戶和市民的聲音。畢竟,城市的溫度不僅在于整齊的街景,更在于那些承載著煙火氣的店鋪招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