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Jaden編輯|Cong
這兩年,平權成為行業的一大熱詞,各大車企和供應商的角力焦點,幾乎都集中于“科技平權、智能平權、油電平權”等等,令人眼花繚亂。
作為國內頭部車企之一,上汽并沒有隨大流加入這波混戰中,在各種公開的發布中,上汽的重點一直圍繞著對自身變革的思考,低調而內斂。
上汽集團總裁賈健旭明確說過,上汽如果一味地追隨頭部是沒有未來的。但如果用發展的眼光來看,頭部會向未來進發,上汽要提前布局,其中的關鍵是面向未來的戰略一定要正確。
從去年8月開始的這場大變革中,上汽的戰略核心,始終都沒有離開用戶。
在本周舉辦的2025“上汽之夜”發布會上,上汽集團董事長王曉秋說,平權的本質是新興事物的普及化過程,目的是“我有,你有,大家有”,而上汽的目的是以平權驅動進階,做到“我好,你好,大家好”。在技術進階上實現“從無到有”向“從有到好”的轉變;在體驗進階上實現“用戶滿意”向“用戶驚喜”的轉變。
簡言之,平權是不夠的,上汽要做的遠高于平權,“不僅僅是簡單的技術堆料,而是關于出行本質的價值重構”。
王曉秋提到實現進階的具體路徑,其一是與大眾、通用以及華為、地平線等伙伴共創生態,加速技術落地,其二則是,從用戶中來到用戶中去,努力滿足并不斷超越用戶的期望。
01
不設技術圍墻、不做生態孤島、不懼跨界競爭
上汽有著引以為傲的全產業鏈垂直整合能力,覆蓋整車制造、零部件研發、銷售及后市場服務,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閉環。圍繞智能化與新能源,上汽正在加快與產業鏈上下游和關鍵環節的資源整合、耦合互補。
智駕當然是上汽不能放棄的一部分,但上汽不打算追求全棧自研,因為摩爾定律的存在,通過全棧自研證明自己最優或全有,并不是一件最有價值的事。
用賈建旭的話說,“我們懂得什么時候借力,什么時候聚力,什么時候合力。”
此次發布會上上汽集團集齊了國內智能化的頂級天團,最引人注目的是“四大智駕天團”—— 地平線、卓馭(原大疆車載)、鴻蒙智行、Momenta。這四大天團共同構建起可兼容的全棧式架構,覆蓋從L2+到L4級的智駕系統。
其中上汽榮威、MG 品牌以及上汽大眾已經與地平線達成合作;卓馭用于上汽通用五菱旗下寶駿;
與華為的的合作將在上汽奧迪A5(參數丨圖片)等產品上實現落地,預計還將在“尚界”新品牌中推出;
Momenta方案已在上汽智己實現落地,并將在奧迪Purple、上汽大眾ID.系列等產品上實現落地。
上汽與華為的合作是行業熱議的話題。今年 2 月,上汽集團與華為終端有限公司在上海簽署深度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產品定義、生產制造、供應鏈管理、銷售服務等領域展開戰略合作,打造全新新能源智能汽車。
不同于其他車企與華為的合作模式,上汽保留了對電子電氣架構、品牌定義的核心控制權,帶著研發、制造、供應鏈、交付全鏈條能力,同時借助華為的智能化能力,加速商業化落地。
按上汽是說法,“上汽是帶著嫁妝和資源來找華為的”。這種全鏈條協同共創的模式,也為行業提供了主機廠與科技巨頭合作的新范式。
華為終端智選車業務部總裁汪嚴旻提到,汽車行業不再是一個純粹的傳統行業,需要有更多的關注、真正的體驗以及更多的商業閉環。而“華為能夠和上汽一起,共同創造一系列受廣大用戶喜歡并且愿意去體驗的品牌和產品。”
地平線創始人兼CEO余凱在發言中分享了與上汽集團合作的規劃進展,目前地平線推出了征程6系列智駕平臺,根據不同智駕芯片,算力覆10+TOPS-560 TOPS。
從2022年至今,J2/J3系列平臺已助力榮威、MG將L2級輔助駕駛推向市場,余凱還透露2025年將有多款榮威、MG品牌多款主力車型搭載J6E智駕平臺。
去年年底,上汽乘用車與地平線宣布了一項全面戰略合作計劃。該計劃旨在結合雙方在汽車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專長,共同推動智能化、網聯化汽車科技的發展。
此次合作將聚焦于地平線的高等級自動駕駛芯片,雙方將組建聯合團隊,致力于開發可與特斯拉FSD相媲美的下一代智能駕駛域控制器和系統解決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上汽集團是地平線的最大外部投資方、也是第一大產業機構投資方。在地平線成功在港上市后,上汽集團仍持有地平線近8%的股份。
對于自己的頂級朋友圈,賈健旭的原則也非常清晰:不設技術圍墻、不做生態孤島、不懼跨界競爭,目標是“借助各自領域的優勢資源互補,打造全新用車體驗”。
02
內外兼修,一拳打穿
與外部伙伴的合作,是上汽面對外部挑戰的整體戰略中的一部分。賈健旭將上汽的整體戰略概括為三套拳法:內家拳、外家拳和組合拳。
內家拳方面,上汽把上汽乘用車、上汽國際、研發總院、零束科技等自主品牌的核心業務整合在一起,讓資源更集中、目標更聚焦、效能最大化。同時,上汽還組建成立了上汽商用車,以上汽大通為核心,構建技術共享、全球先進的商用車發展戰略。
在技術創新領域,近期上汽將旗下所有底盤研發和制造能力合而為一,全力打造先進的線控底盤技術;在第一代VMC技術落地智己汽車的基礎上,第二代全棧線控底盤預計2027年前首發落地;支持 L3 級量產自動駕駛,具備自學習、自進化和自成長能力的上汽銀河全棧4.0電子架構,今年即將落地。
在產業鏈建設領域,上汽享道出行在全國核心城市均已形成規模化運營,基于享道平臺的Robotaxi是國內首個車企背景的L4級自動駕駛運營平臺,累計里程超140萬公里、訂單超26萬單;設立數十億規模的國產化芯片基金,牽頭參與多個國家級、市級芯片項目, 24年底芯片國產化率已超過行業平均水平。
外家拳就是同行借鑒、跨行革命,一方面上汽繼續深化與大眾等合資伙伴的合作。另外,上汽也會與華為、地平線、寧德時代、Momenta、OPPO、火山引擎等頭部企業的合作,借助各自領域的優勢資源互補,打造擁有全新體驗的新款車型。
組合拳就是內外兼修,上汽實行GloCal戰略,即“全球+本土”戰略,利用上汽的市場先發優勢,不斷擴大海外版圖,持續輸出“中國智造”。
“找準發力點,匯聚力量,一拳打穿,打穿產品體驗、打穿市場、打穿各種邊界,打出上汽的新天地。”賈健旭說道。
03
對未來的思考:用戶需要怎樣的車?
40年前,上汽開創了合資合作的行業先河。四十年間上汽逐漸建立起現代化的整車制造與零部件產業體系,推動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
2024年,上汽集團與大眾汽車集團在上海簽署了延長合資協議,雙方打破“市場換技術”的傳統模式,邁向“技術贏市場”的合資2.0新時代。
同時,AUDI品牌的誕生,標志著中國車企首次以技術輸出方身份,參與全球豪華車標準制定。通過技術平權,上汽將“中國市場定義權”轉化為“全球規則話語權”,開創技術反哺的"合資2.0新時代"。
而如今,隨著技術的飛速發展,各類技術平權已成為一種確定性趨勢,平權將打破壟斷、重構規則,成為產業升級的核心動能,并不斷驅動整個產業業務模式的進階。
屆時整個產業會如何發展,用戶又需要一輛怎樣的車?
在賈健旭看來,未來用戶對車有兩種生活態度:一種是速度,一種是越野。消費者會為個性化買單,不僅硬件個性化,同時還有軟件個性化,來滿足他的生活方式。而自動駕駛會讓出行生活更愉悅。
個性化時代將分兩個階段演進:第一階段,是汽車軟件個性化,就像手機上的APP,汽車上裝載的軟件、智駕系統等,借助與AI的高度融合,車將成為人的第三空間,個性化的生態軟件將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
第二階段,是汽車硬件個性化,汽車將成為人的生活伙伴,隨著電子電氣架構的不斷完善,汽車硬件的可拓展性、可選擇性會越來越豐富。
“上汽將圍繞如何實現你的個性化需求,構建最完整、最全面、最豐富的硬件、軟件產品矩陣。”賈健旭說道,“上汽要實現的不僅僅是懂車,更是要懂你。車將不僅僅是車。”
在這場面向未來的平權運動中,上汽的首先落腳點是軟硬件的安全性,不怕撞,不會撞,放心開,構建主被動融合的全方位防護安全體系,重新定義智能時代的汽車安全。
這背后,是對上汽整車系統協同、數據的全面打通,軟硬件冗余優化、主被動安全打通,乃至服務保障等方方面面能力的綜合考驗。
在此基礎之上,上汽支持智駕技術多元化,也不忘記對美的追求。在發布會上,布加迪威龍超級跑車、勞斯萊斯等頂級豪車的設計者、全球汽車設計大師約瑟夫·卡班,以上汽集團創新研究開發總院設計中心的全球設計副總裁身份正式亮相。
賈健旭提到卡班的兩款榮威概念車將在上海車展亮相。接下來的一年時間內,上汽將陸續推出十多款全新車型,展示全新設計語言。
“我們追求的是美美與共,是人與科技的極致交融,機械與人文的完美共鳴。”賈健旭總結說。
車云小結
今年剛剛過去的第一季度,上汽集團整車批售94.5萬輛,同比增長13.3%。其中上汽自主品牌整車銷量達到60.1萬輛,同比增長28.4%,占集團銷量的比重達到63.6%。
第一季度的新能源板塊銷量尤為亮眼。其中榮威品牌旗下的D7DMH憑借超1400km續航、4.3L饋電油耗等核心優勢,成為15萬級插混市場的“破局者”,3月環比增長34%;D5XDMH以“油電同價”策略精準切入家庭用戶市場,增幅高達179%。
MG品牌則通過“油電雙軌并行”戰略,純電車型MGES5環比增長137%,燃油車MG5同比增長43.7%,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可以肯定的是,這份答卷展現了上汽乘用車“大自主”戰略的爆發力,更印證了其以改革破局、以技術立身的轉型邏輯。在此過程中,上汽也在慢慢實現它對于未來出行設想的每一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