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生活打卡季#
據俄衛星通訊社4月12日報道,俄國防部發布消息稱,俄空天軍陸軍航空兵突擊隊,摧毀了烏克蘭武裝部隊隱藏在庫爾斯克州邊境地區森林地帶的裝甲車。這場行動被描述為“外科手術式打擊”,由卡 - 52M “短吻鱷” 武裝偵察直升機、米 - 28NM “夜間獵手” 武裝直升機和米 - 8 多用途直升機組成的突擊隊,使用S-8航空火箭彈實施攻擊,隨后完成反導機動撤離。
在執行此次作戰任務時,直升機機組人員依據指定坐標,果斷使用 S-8 航空火箭彈對目標實施了精準打擊。并且,在結束打擊后,機組人員巧妙利用機載防御系統進行反導機動,最終成功返回起飛機場,整個行動堪稱高效且驚險。
庫爾斯克邊境的森林地形,歷來是軍事行動的天然屏障。自2024年8月烏軍越境突襲以來,該地區成為俄烏雙方爭奪的焦點。俄軍聲稱已控制86%的庫爾斯克領土,但烏軍仍通過分散隱蔽的裝甲單位進行游擊式襲擾。此次被摧毀的裝甲車,疑似為烏軍撤退時遺留或用于小規模反擊的機動力量。
俄軍選擇直升機編隊執行任務,既規避了地面部隊遭遇伏擊的風險,又利用空中優勢壓制烏軍殘存火力。值得關注的是,烏軍近期在庫爾斯克頻繁使用無人機干擾俄軍行動,但此次俄軍直升機成功突防,可能得益于電子對抗系統的升級。
有分析指出,此次行動凸顯俄軍“空中偵察-快速打擊-機動撤離”三位一體戰術的成熟。卡-52M配備的FH01雷達和米-28NM的夜間作戰能力,使其在復雜地形中具備目標識別優勢;而S-8火箭彈的飽和攻擊模式,適合對付分散的輕型裝甲目標。
然而,倫敦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研究員Sam Cranny-Evans提醒,此類戰術成本高昂且依賴持續情報支持,“俄軍需確保前線無人機與衛星偵察的無縫銜接,否則一次坐標誤差就可能導致誤擊友軍或平民設施”。
俄烏雙方對“隱蔽”的定義已隨技術迭代改變。烏克蘭前空軍軍官奧列格·日丹諾夫表示:“現代戰場上的‘隱藏’不再是肉眼不可見,而是如何欺騙電子信號與熱成像。烏軍若未能有效屏蔽裝甲車紅外特征,直升機在10公里外即可鎖定目標。” 亦有專家擔憂,俄軍頻繁使用航空兵突擊可能暴露其地面部隊推進乏力的困境——盡管官方宣稱已控制大部分庫爾斯克地區,但清剿殘敵仍需依賴空中力量,側面反映治安戰消耗遠超預期。
俄軍試圖以技術優勢構建“降維打擊”神話,而烏軍則依托地形與不對稱戰術維系抵抗意志。值得玩味的是,雙方均將庫爾斯克視為“合法性戰場”——俄方通過收復領土強化“特別軍事行動”的正當性,烏方則以跨境行動證明其對俄本土的威懾能力。
更深層看,森林戰的科技屬性揭示了現代戰爭的悖論:一方面,高精度武器大幅提升殺傷效率;另一方面,茂密植被與復雜地貌仍構成技術盲區,迫使軍隊回歸最原始的偽裝與反偽裝博弈。
俄軍此次空中突擊,既是戰術層面的一次成功案例,也是戰略焦慮的具體呈現。對烏克蘭而言,裝甲車被毀雖屬局部損失,卻暴露出其在制空權與電子戰領域的系統性短板;對俄羅斯,亦需回答為何“絕對控制區”內仍潛藏威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