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2日,安徽滁州一家民辦教育集團因要求教師簽訂“不參加考公考編承諾書”被推上風口浪尖。學校稱“為保教學穩定”,但律師直言“涉嫌違法”,當地教育局已介入調查。這場“考編禁令”背后,是教師權益與民辦學校管理的激烈碰撞。
一、教師控訴:考試當天被監控,10分鐘拍照“自證清白”
據多名教師反映,入職安徽新銳教育集團旗下學校時,需簽署一份“不參加考公考編承諾書”。更令人咋舌的是,每逢滁州市公務員或事業編考試日,學校會通過“突擊查崗”監控教師動向:電話點名、視頻會議、甚至要求教師在10分鐘內拍攝集體合照“自證未參考”。未及時回應者,直接被認定為“違規”,面臨處罰或通報。
一位李姓教師透露:“協議里寫明,一旦違反條款,公司可無責辭退你。”而學校工作人員回應稱:“中途考編走人,學生怎么辦?這是職業道德問題。”但被問及條款合法性時,校方卻含糊其辭:“不在勞動合同里,你可以不簽。”
二、律師怒批:限制職業自由,辭退或涉違法
針對此事,陜西恒達律師事務所趙良善律師明確表示:“學校無權禁止教師考編!”他援引《勞動合同法》指出,即便合同中存在服務期約定,教師考編僅可能構成違約,學校只能索賠違約金,而非直接禁止考試。若因考編辭退教師,則涉嫌違法解雇,需支付雙倍經濟賠償金。
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付建律師補充道:“教師作為勞動者,享有平等擇業權。學校應通過合理溝通解決人員流動問題,而非粗暴剝奪權利。”
三、校方與教育局回應:各執一詞
面對質疑,安徽新銳教育集團以“教學穩定”為由堅持立場,卻未正面回應合同合法性問題。而滁州市教育局工作人員稱“這是企業行為”,暗示民辦校與公辦校管理方式不同。
截至4月12日,滁州市南譙區教育體育局已介入調查,滁州市政府亦表示“成立調查組處理”。但事件最終走向,仍待官方定論。
四、爭議背后:民辦教育的“留人困局”
安徽新銳教育集團官網顯示,其旗下擁有13所學校、近2萬名學生,年產值達4億元。民辦學校依賴教師穩定性保障教學質量,但高強度的“留人手段”是否合理?
有教育從業者分析:“民辦校教師流動性大是事實,但靠‘承諾書’強留人才,反而暴露管理短板。提高待遇、完善職業發展路徑,才是根本。”
結語:權利與利益的博弈,如何破局?
這場“考編禁令”爭議,撕開了民辦教育行業的一角:教師追求職業發展的權利,與學校維護運營穩定的需求,如何平衡?當“職業道德”被用作限制自由的借口,法律的紅線又能否守住勞動者的尊嚴?
#滁州一教育集團禁止教師考公考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