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晚,歌手黃子韜面對外界對其跨界產品的質疑,以“自建工廠+醫護級認證”的組合拳強勢回應爭議。這場從娛樂圈延伸至女性健康
領域的跨界實驗,既是明星社會責任的另類詮釋,也是行業亂象中的一劑強心針。
他并非紙上談兵。2024年10月,黃子韜收購了一家衛生巾工廠,停用舊設備并全面升級生產線,目標直指醫護級品質。妻子徐藝洋作為首批試用者,已測試34款產品,雖坦言“不能保證零瑕疵”,但強調“絕對干凈安全”。這一舉動被外界視為對行業信任危機的直接回應——當消費者“懷疑了一切卻未懷疑衛生巾”時,明星的跨界反而成了破局之劍。
面對網友“貼牌代工”的質疑,黃子韜在直播中展示了關鍵證據:
1. 工廠所有權:收購原有工廠后徹底改造,舊生產線全部停用,新設備投入生產。
2. 檢測報告:產品通過17項國家檢測,獲得醫護級認證,記者通過官方驗證了該資質。
3. 透明化承諾:計劃5月下旬開放工廠參觀預約,讓消費者親眼見證生產流程。
為增強可信度,他推出4.95萬單1分錢試用裝,不到1分鐘被搶空,并預留500份給親友,稱“絕不會讓身邊人失望”。這種“自證清白”的方式,既利用了明星流量,也凸顯了對品質的底氣。
醫護級衛生巾的認證標準遠高于普通產品,需在微生物指標、致敏風險等方面通過嚴苛測試。黃子韜選擇以此切入,直擊消費者最核心的痛點——安全。
行業對比:當前衛生巾國標僅要求“衛生安全”,而醫護級認證主動對標更高標準,如微生物限值比國標嚴格6倍;
消費心理:近年“月經貧困”與“質量焦慮”并存,低價散裝衛生巾銷量達“10萬+”的同時,消費者對安全的需求愈發迫切。
黃子韜的嘗試,或將推動行業從“合規”向“高標”進化。正如網友評論:“明星效應若用于打破信息不對稱,遠比代言廣告更有價值。”
盡管獲得部分支持,質疑聲仍未停息:
專業性存疑:雖有認證,但黃子韜名下企業尚未顯示衛生巾生產資質,跨界經驗不足;
營銷邊界:1分錢試用被指“饑餓營銷”,能否轉化為長期信任待觀察;
行業挑戰:衛生巾市場巨頭林立,新品牌需直面供應鏈、渠道等難題。
然而,這種跨界本身已具象征意義。當小米、海爾等企業因網友呼吁而婉拒涉足時,黃子韜的躬身入局,恰恰填補了公眾對“可靠產品”的期待真空。正如他在直播中所說:“我賭上了所有未來和信譽,絕不允許出問題”。
黃子韜的衛生巾項目,既是個人商業版圖的擴張,更是一場針對行業痼疾的“透明化實驗”。在女性健康議題日益受關注的當下,明星以資源整合者身份介入,或許能成為撬動行業變革的支點。而這場實驗的終極判官,不僅是搶購試用裝的粉絲,更是每一位在衛生巾包裝上尋找安心憑證的普通消費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