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分享了和孩子聊,沒想到收到了不少姐妹的留言,說很有啟發。
我看到后真的挺開心的,原來我家的“客廳談話”,也能為大家打開一些新視角呢。
翻著大家的評論,我還注意到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不少姐妹居然跟我一樣,已經開始四處找資料,想要進一步了解中美貿易背后的那些知識點。
我當時就笑了,心想:咱們必須得隔著屏幕好好擊個掌啊,果然,咱們的腦電波也太同步了吧!
說實話,這次的“中美加征關稅”新聞,里面什么“貿易摩擦”“反制措施”“關稅清單”……連我們大人有時候都聽得一頭霧水,更別提孩子了。
但熟悉我微博的姐妹們應該知道,遇到這種稍顯“高深”的議題,我最擅長的就是——翻資料、找視頻,尤其是科普類、動畫類,能讓孩子聽懂也愿意聽進去的那種。
這幾年帶娃的實踐也讓我越來越相信:
有些看起來“離孩子很遠”的概念,其實不是孩子理解不了,而是我們講的方法選錯了。
其實你仔細想想,像“經濟”“貿易”這些詞,早就悄悄滲透進孩子的生活里:
為什么玩具突然漲價了?
為什么超市的進口零食換了包裝?
為什么媽媽網購的衣服要從“保稅倉”發貨?
為什么快遞明明在國內走,卻寫著“海關清關中”?
為什么學校的外教老師,口音突然從“美式”變成了“英式”?
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生活細節,背后往往都藏著一只無形的手——全球貿易的影子。
所以啊,與其回避這些所謂“大人話題”,我更愿意選擇一種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循序漸進地,慢慢打開他們對世界的認知大門。
剛好這個周末,我正準備和孩子一起看幾部講“關稅”的科普動畫,也整理了一份推薦清單,打包送給你。
這些視頻沒有灌輸立場,沒有政治口水戰,而是用孩子能看懂的語言——比喻、游戲、生活場景,一步步拆解那些聽起來高深的詞匯。
這7部視頻,都是我專門為小學階段的孩子一條條篩出來的。
無論你家孩子是哪種性格,相信都能從中找到感興趣的一集,悄悄把“關稅”“全球貿易”這些大詞一點點聽進去。
說真的,我找這些視頻的時候費了不少心——
6部里,只有最后一部是中文的,其余全!部!都!是英文資源。
為了方便孩子更好理解,我一邊刷視頻、一邊截圖,一邊給自己做“聽譯練習”。
我還整理了圍繞資源的關鍵詞講解+中英文對照的熏聽資料,希望能幫孩子們在拓展知識的同時,也順帶練練聽力,一舉兩得。
你要問我圖什么?就是不想讓“這么重要的大事”,卡在“聽不懂”這一步上。
1. 【What are tariffs? | CBC Kids News】
語言:英語
時長:2分鐘
看點:用生活例子解釋“關稅是什么”
適合:英語基礎不錯的中高年級小學生
這是一部來自加拿大國家兒童新聞頻道的短片,孩子主播面對鏡頭,用淺顯的英語講解“什么是關稅”。
比如當美國對外國鋼鐵加稅,結果是美國制造商成本變高,最終商品漲價,消費者買單。
一切都配有簡潔明了的插圖,幫助孩子快速抓住“關稅是誰收的、誰在買單”的邏輯。
2. 【Explaining the U.S.-China trade war | CGTN America】
語言:英語
時長:2分39秒
看點:用“兩個班級交換卡片”類比貿易戰
適合:對中美關系有興趣的孩子或小小歷史迷
這部視頻用兩個“班級互換卡片”作為比喻,形象又好懂。
班長A說:“你給我卡片太多,我不高興了,要收你‘交換稅’!”班長B于是也開始反制。就這樣,一場模擬“貿易戰”展開了。
生動的比喻讓孩子不需要死記硬背什么“反制、貿易逆差、WTO”,也能在故事里明白個大概。
3. 【How Tariffs Work | TIME】
語言:英語
時長:1分30秒
看點:以圖表方式展示關稅對商品價格的影響
適合:時間有限但想了解基本原理的孩子
這段只有90秒的動畫,卻非常清晰地解釋了關稅機制:
一件10美元的外國商品,加征25%關稅后成了12.5美元——是誰承擔了這2.5美元?是進口商、零售商,還是消費者?
講解直奔主題,動畫風格也不復雜,非常適合作為經濟話題的“入門片”。
4. 【The US–China Trade War Explained in One Minute】
語言:英語
時長:1分鐘
看點:一分鐘速覽中美貿易戰
適合:碎片時間、對事件時間線有興趣的孩子
如果你家孩子是那種“一分鐘能看完最好”的類型,這個頻道的風格非常適合。
它用最短的時間,講明白最關鍵的問題:貿易戰怎么開始的?誰先加稅?后果是什么?
這種一分鐘解釋經濟學原理的視頻,可以作為日常通識啟蒙。
5. 【Tariffs Explained: Who Really Pays the Price? | Explains 101】
語言:英語
時長:8分鐘
看點:深入探討“誰為關稅埋單”
適合:理解能力較強或家長陪看的孩子
這段視頻以更系統的方式解釋關稅對國家、企業和普通人三方的影響。
它特別指出:很多時候,“貿易保護”政策的初衷是為了保護本國產業,但實際上可能反而推高了國內價格,最終吃虧的是普通消費者。
如果你希望孩子在了解概念的同時,也能學會用多角度看問題,這是一部不錯的選擇。
6. 【一口氣了解關稅|小Lin說】
語言:中文
時長:28分鐘
看點:中文語境下的完整關稅體系梳理
適合:高年級小學生+家長陪看
這是一部中文語境下難得的高質量長篇科普講解,從歷史、政策、邏輯、全球局勢等多個角度拆解“關稅”這個概念。
盡管信息量稍大,但配合生動動畫、通俗語言,即使孩子不能完全吸收,也能建立“經濟世界觀”的初印象。
推薦家長陪看,一起討論。
熟悉我的朋友也了解我性格,我喜歡搜集資源,并且分享有意思的學習資源。
之前也有收過讀者的留言,問我孩子學這些有用嗎?他又不去經商、又不搞政治。
可我為什么堅持這么做呢,是因為我認為,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為了讓孩子立刻“學以致用”,而是幫他建立理解世界的能力。
當孩子能理解什么是“關稅”,他就能理解新聞里的“價格上漲”;
他能理解國家之間如何合作與博弈;
他能知道,很多事情不是“對錯”那么簡單,而是涉及立場、利益、結構。
這些理解,會成為他將來走進社會最底層的判斷力、共情力、思辨力。
親子陪伴、順勢養育的角度,我分享下家長怎么陪孩子看這些視頻更有效的建議吧:
一起看:特別是中文信息較少、或時長較長的英文動畫,推薦您和孩子一起看,做適當解釋和停頓討論;
邊看邊問:比如“你覺得誰更吃虧?”“如果是你來解決貿易戰,你會怎么做?”培養孩子表達和邏輯能力;
延伸閱讀/游戲:看完可以推薦孩子畫一張“國際商品交易地圖”,或者做個“虛擬貿易市場”的角色扮演,幫助他們內化知識;
不過度拔高:如果孩子暫時不能完全理解,不要強求。重要的是種下好奇心的種子,而不是記住所有定義。
這些引導方法都可以,潤物細無聲,徐徐圖之,慢慢積累,就好。
我們都希望孩子擁有一個眼界開闊、思維靈活、能夠理解復雜世界的能力。
而這些能力的起點,往往是一次“他愿意聽,我愿意講”的交流。
我時常回想起2018年那場令人警醒的中興事件,也憶起2019年至2021年間紛擾不斷的風云,更為今天中國那句擲地有聲的宣言——“面向未來,中國將永遠在這兒”而由衷自豪。
如果八九歲的孩子,能對“我知道為什么美國要加那么多稅,也知道為什么中國不怕美國這么做”說出自己的理解,那一刻你會驚喜地發現,他們距離真正“讀懂世界”,其實并不遙遠。
愿我們都能做那個,愿意翻譯世界的家長。
如果你想保留視頻合集和PDF資源包和孩子一起學習,可以文末點贊和轉發,在公眾號“萌芽研究所BUD”對話框里留言“關稅”,就可以獲取啦~
也歡迎轉發給有同樣困惑的朋友,一起培養孩子的世界觀與思辨分析能力??
感謝你的 點贊 和 轉發,咱們不走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