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4月11日報道,在本周上半段,中國進口商從巴西購買了至少40艘貨船的大豆,這幾乎相當于中國一個月平均輸入量的三分之一。
消息人士指出,此次采購狂潮規模異常龐大,速度也異常迅速。
資料圖:巴西,農場將大豆裝上卡車。
這批大豆計劃于5月至7月期間出貨。
盡管中國通常在2月后采購巴西大豆(南美出口旺季),但此次購買潮的規模和速度均遠超常規,被外媒稱為“異常龐大且迅速”。
此次采購被視為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加劇的直接結果。
美國近期對華加征關稅等措施促使中國轉向巴西市場,以減少對美國農產品的依賴。
巴西大豆價格此前因中美關系緊張而上漲,但近期價格回落,吸引了中國買家集中采購。
中國近年來持續推進農產品進口多元化,巴西已取代美國成為其最大大豆供應國,但美國仍是對華出口大豆最多的單一國家。
《紐約時報》10日報道稱,特朗普對大部分國家暫緩90天實施“對等關稅”,并沒有讓美國農場主們松一口氣。他們正面臨著更為嚴峻的形勢:與最大客戶中國的貿易聯系被“徹底切斷”。
美國大豆協會主席、肯塔基州農場主拉格蘭德(Caleb Ragland)對此苦不堪言。他不禁回想起2018年的前車之鑒,“上次貿易戰給我們留下的傷疤都還沒好。”
“7年前,美國農民在中國市場已經失去了很大一塊份額,巴西填補了空缺,直至今日我們都無法收回失地。”
美國眾議院聽證會。美聯社截圖
美國貿易代表賈米森·格里爾的眾議院聽證會周三的聽證會上,農業州伊利諾伊州的共和黨眾議員質詢道,“我與農民們交談時發現,他們內心充滿了焦慮、壓力和不確定性,因為一旦陷入貿易戰,農業往往首當其沖受到沖擊。”
彭博社援引數據提供商Epiq Bankruptcy Analytics的數據,今年迄今為止,已有88家家庭農場或企業農場申請破產,高于2024年同期的50家。如果美國繼續維持其關稅政策,預計這一數字還將上升。
中國轉向巴西絕非臨時起意。巴西近年對港口、鐵路等基礎設施的百億美元級投入,使其大豆到岸價比美國低 15%-20%。
更關鍵的是,中巴已構建從種植、物流到金融結算的全產業鏈合作: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借助中國訂單優化燃料定價,華為參與 5G 基建提升農業數字化水平。
這種 “硬聯通 + 軟綁定” 的模式,讓巴西從單純原料供應國升級為戰略合作伙伴。
巴西用基建投資換市場、用技術合作換信任的模式,值得傳統農業大國深思。
對我國而言,這場大豆博弈同樣蘊含警示。
多元化進口渠道固然增強議價權,但需防范過度集中風險——當前巴西大豆占進口總量超 70%,如何培育非洲、中亞等新糧倉,將是下一階段戰略重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