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青年網報道,六名消息人士透露,在收到來自業界大量負面反饋和反對聲音后,美國特朗普政府正在考慮放寬擬對進入美國港口的中國船只征收的“停靠費”。報道援引上述匿名消息人士的話稱,美國政府正在考慮的調整包括推遲實施相關計劃和制定新的收費結構,目的是降低停靠美國港口的船隊的總成本負擔。
特朗普(資料圖)
這一消息得到了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的證實。3月,特朗普曾表示,將對所有停靠美國港口的中國船舶收取高額停靠費用。受影響的船舶不僅包括中國建造的船舶,也包括懸掛中國國旗的船舶,每艘船停靠費用最高可達350萬美元。此消息一出就引發了全球航運的不滿。3月底舉行的Capital Link國際航運論壇上,希臘船王Evangelos Marinakis就曾強硬回應稱,如果特朗普真的征收這筆費用,他公司所有的140多艘船只將全面撤出美國市場。
另外,特朗普政府也在考慮用“按船只噸位收費”來代替統一收費。這可以讓小型船只支付更低的費用,減輕谷物運輸等細分領域的小型船只船東的壓力。從這些預案中,可以看出來,特朗普政府這回的對于中國船舶的制裁,就像是中國對美國的反制那樣,縮小了影響力,進行精準打擊。甚至還照顧到了特朗普的“票倉”,會使用小型船只的美國農民。同樣,我們也能看出來特朗普是鐵了心要打壓中國的造船業。即使遭到了美國多個行業的共同反對,也不死心,只是稍微放寬了計劃。
但問題是,如果這些船企不使用中國制造的船只,又要去哪里采購船只呢?要知道,2024年美國造船企業總共接手53艘,完成了28艘船各類船只的制造,韓國接手了250艘船只的制造,日本接手251艘,但完工量都未公布,歐盟國家并未公布相關數據。而中國2024年共接手1711艘新訂單,并完成了1289艘船只的制造也就是說,2024年歐美日韓的相關數據加起來還不及中國的一半。那么特朗普這一政策生效后勢必造成美國港口“無船停靠”的局面。
貨船(資料圖)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4月9日明確表態,美方政策推高全球海運成本、擾亂供應鏈,最終將反噬美國經濟。商務部此前已警示,將采取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權益 。分析人士認為,若美國一意孤行,中方可能在WTO發起訴訟,或對美農產品、能源進口采取對等措施。美國造船業衰落的根源在于自身產業鏈缺陷。數據顯示,美國造船廠年產量從1970年代的70艘暴跌至如今的5艘,全球市場份額僅0.1% 。而中國憑借完整的工業體系和成本優勢,已成為全球船舶制造中心。
自2025年1月USTR發布調查報告以來,中國新接訂單份額出現波動。2025年1-2月,中國以修正總噸(CGT)計的新接訂單占全球份額為48.18%,較2024年全年66.65%下滑18.47個百分點;同期韓國份額升至31.74%,部分船東為規避風險轉向韓國下單。盡管如此,2025年2月法國達飛集團與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江南造船簽訂12艘18000TEU雙燃料LNG動力集裝箱船訂單,推動中船系全球份額達28.83%,表明國際頭部航運企業對中國造船能力的信心未受根本動搖。
造船業(資料圖)
事實上,現在特朗普考慮在這件事上向中方讓一步,一定程度上也算是釋放了些許善意,避免兩國關系因關稅問題繼續惡化下去。畢竟加征關稅只是手段而非最終目的,特朗普最想要的還是來自中方的讓步。日前他在對華放狠話的同時,也直言自己正在等待來自中方的電話。結合特朗普之前多次在公開場合稱想要與中方面談來看,特朗普終歸還是不愿意把所有的中美溝通渠道全部堵死,而麾下小團體的“內訌”更是讓他感受到了關稅戰害人害己的威力,有些事他要抓緊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