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生活打卡季#
4月10日,石家莊正定一位住在32樓的康先生因家中窗戶鎖損壞,在收到大風橙色預警后,果斷用電鉆和釘子將所有窗戶封死,以防強風破窗。這一“硬核操作”迅速引發熱議,而河南省多地遭遇8至10級陣風、局部風力達15級的極端天氣,更有視頻顯示某居民樓的落地窗被整扇拔掉。
康先生的選擇看似極端,卻有其現實考量:正定縣氣象臺10日發布的大風橙色預警顯示,當地瞬時風力可達12-13級,而32層高樓因“狹管效應”風力可能倍增。加之窗戶鎖損壞無法及時修復,康先生選擇臨時加固——用電鉆將窗戶與窗框釘死,確保短期內無法被吹開,計劃風災后拆除。
有人認為康先生的行動體現了“民間智慧”,尤其在河南落地窗被吹飛的案例對比下,臨時加固雖粗糙但有效。有網友稱:“鎖壞了還能想到用電鉆,總比坐等窗戶被掀翻強。” 有人分享經驗:用木棍頂住推拉窗軌道、膠帶貼玻璃防碎裂等方法更有效。
但是,有建筑從業者指出,高層建筑窗戶多為橫向推拉設計,風力較難直接吹開,但完全封死可能因內外氣壓差形成“真空吸力”,反而增加窗框結構負荷,甚至導致玻璃整體崩裂。在實際的風洞試驗以及一些極端天氣后的調查中,都發現過因窗戶密封過死,在強風作用下出現玻璃破碎、窗框損壞的情況。
有分析認為,康先生的案例暴露了三個關鍵問題:一是許多高層建筑仍使用抗風壓等級不足的推拉窗;二是公眾防風知識存在誤區,例如認為“封得越緊越安全”,卻忽視氣壓變化風險;三是應急管理缺乏細化指導,普通家庭難以及時獲得專業加固支持。
針對網友爭議,清華大學建筑學院一名研究員指出:“橫向推拉窗理論上防風性優于平開窗,但若軌道變形或密封條老化,強風仍可能侵入。正確做法是提前檢查并更換損壞部件,而非臨時封堵。”1另有氣象學者提醒,12級以上大風中,高層建筑需警惕“風振效應”——即風力與建筑自振頻率疊加引發的共振,可能加劇門窗損壞,此時躲入無窗的內側房間更為安全。
康先生的電鉆封窗,是個人應對極端天氣的無奈之舉。但防風不能僅靠“土法上馬”,更需要從建筑標準、公共預警到社區應急服務的系統升級,這樣才能保障高層住宅人們的安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