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2》
混亂的經濟市場、低迷的就業環境和錯綜復雜的世界格局時常讓現代人陷入懷疑與焦慮之中,而AI的迅猛發展更使我們對人類文明的未來感到一陣疑慮——“人類真的在走向進步嗎?”
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威爾·杜蘭特和阿里爾·杜蘭特夫婦給出了他們的回答:“如果我們把眼光放長遠些就會發現,現代人的生活雖然是不穩定、混亂而危機四伏的,但是與無知、暴力、迷信和疾病叢生的原始人生活相比,我們還不至于太過絕望?!彼麄兿嘈?,“除非是人類自己變得有意義,否則人的存在就將無意義。”
《文明的故事》是杜蘭特夫婦歷經半個世紀寫就的曠世巨作。自威爾·杜蘭特在44歲那年立志書寫人類歷史起,其后漫長的余生里,他與妻子二人筆耕不輟、卷復一卷,傾盡畢生心血,終于在1975年將最后一卷《拿破侖時代》付梓。90歲的杜蘭特終于為這場跨越近半個世紀的文明之旅畫上了句點,夫妻二人用半生的光陰實現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文明朝圣。憑借此書,威爾?杜蘭特榮獲了1968年美國普利策獎和1977年自由勛章獎。
《文明的故事》共有近1000萬字和近千幅精美插圖,杜蘭特夫婦從全新的視角出發,將不同時期的人類歷史編織成一首氣勢恢宏的交響曲。全書以文明的線索貫穿,將每一時代里每一國家的文化、組織、變動與路線之流變加以綜述,從政治到經濟、從軍事到科技、從宗教到藝術,如同一座無所不包的人類文明博物館,完整呈現了人類文明演化的浩蕩之路,堪稱人類文明的百科全書。
這套書自問世起即引起強烈反響,令季羨林“敬佩”,令泰戈爾“共鳴”,成為全球2000萬家庭收藏的傳世經典,被譽為“20世紀的《史記》,人類文明的《離騷》”。
今天,當我們有幸將11卷《文明的故事》完整置于書架上,這本身就是一種無上的幸福,有多少讀者在1930年代滿懷激情地打開第一卷后,卻沒能等到最終章的出版?而杜蘭特用生命丈量歷史的方式,使這部著作超越了普通歷史書的范疇,成為一曲歌頌人類精神的永恒贊歌。
而《歷史的教訓》是在此基礎上寫就的文明導覽, 從種族、生物學、道德、宗教、經濟、政府等多個角度提綱挈領地勾勒了歷史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清晰總結了歷史留給人類的豐厚精神遺產,既體現了杜蘭特夫婦對人類歷史的“完整史觀”,又降低了我們了解歷史的門檻,可謂 一部人人讀得懂、人人又必讀的歷史哲學著作。
正如杜蘭特夫婦所深信的,把握歷史的真正目的在于,人們能從更為廣闊的視角重新審視當下的生活,為文明的延續做出更審慎的選擇。
全球2000萬家庭收藏的傳世經典
《文明的故事》11卷,圖文并茂,禮盒典藏
《歷史的教訓》濃縮其精華,方便隨身攜帶
原價2288+56元,現僅1288元
套裝更優惠,加贈帆布袋(價值35元)?
生物學與歷史
生物學給歷史的第一個教訓就是:生命離不開競爭。競爭并不僅僅是交易的生命,而是生命的交易——當食物豐盛時競爭是和平的,當食物緊缺時競爭是暴力的。動物吃掉同類時不會有絲毫愧疚,而文明人消耗他人時則通過法律程序。合作是真實的,并且隨著社會發展不斷增強,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它是競爭的工具或手段。我們在群體中團結合作——家庭、社區、俱樂部、教堂、黨團、“種族”或者國家,是為了保持群體競爭力,以便于同其他群體競爭。群體競爭擁有與個體競爭相同的特征 :貪得無厭,好勇斗狠,黨同伐異,狂妄自大。由我們集合而成的國家,就像我們一樣,用醒目的粗體字記下我們的天性,并在更大范圍內行善作惡。我們好勇斗狠、貪得無厭、利欲熏心,因為在我們血液中流淌著千萬年前的故事,那時我們的祖先為了生存,不得不去追捕、戰斗、殺戮,而且由于不知何時才能捕獲其他野獸,不得不暴飲暴食。戰爭是國家間競爭的最高形式。戰爭促成國家間的合作,只是因為合作是競爭的終極形式。除非各個國家合為一個更大的和更有效的保護性群體,否則國家之間難免因競爭而導致的戰爭。
《美國往事》
生物學給歷史的第二個教訓是:生命是某種進化和選擇。
“自然”對“烏托邦”式的自由平等聯盟報以哂笑,因為自由和平等仿佛是不共戴天的永恒仇人,一方獲勝,另一方即會死亡。當人們獲得自由時,人與人之間天然存在的不平等幾乎就會呈幾何式增長。
“烏托邦”式的平等是生物學上的災難,只有最溫和的哲學家才會希望法律正義與教育機會均等。只有所有潛在才能都能得到發展的社會,才能在與其他群體競爭時獲得生存優勢。當遠距離的打擊強化了國家間的對抗時,這種競爭變得更加激烈。
生物學給歷史的第三個教訓是:生命必須繁衍。“自然”對不能大量繁殖的有機物、變種或者組織來說,都是毫無意義的?!白匀弧睒O其喜愛數量,因為量變是質變的先決條件;“自然”也喜歡從眾多掙扎求生的生命當中選取少數幸存者;毫無疑問,她對于成千上萬個精子爭相游向一個卵子使其受精的競爭,也視為理所應當。與個體相比,“自然”更喜歡群體,她使得文明與野蠻沒什么兩樣。她不介意高出生率通常會導致在文化上變得不那么文明,而低出生率通常又與文化高的文明相伴。同時,她(這里的是指繁衍過程、變異、競爭、選擇以及生存等“自然”之道)也樂于看到,低出生率的國家周期性地被更加孔武有力和繁榮昌盛的群體侵略。
如果人類繁衍過快導致食物短缺,“自然”有三個辦法使其恢復平衡 :饑荒、瘟疫和戰爭。
《美國往事》
道德與歷史
缺乏歷史知識的人,會強調道德規范富于變化,并據此得出不必重視道德規范的結論。他們認為道德會隨時間與空間而變化,有時還會相互矛盾。歷史知識豐富的人,則強調道德規范的普適性,他們的結論是社會絕對需要道德規范。
道德規范之所以不同,乃是因為它們會根據歷史和環境的條件調整自身。如果我們把經濟發展史分為三個階段——狩獵期、農業期和工業期——我們可能會發現,一個階段的道德規則將會在下一個階段被改變。
我們必須再次提醒自己,一般記載的歷史(犯罪事件)與我們生活中的歷史是十分不同的,歷史學家記錄那些特殊的東西,因為它是有趣的,是特殊的。假如沒有博斯韋爾(Boswell)替那些特殊人物,在歷史學家的著作里找到與他們地位相當的記載,我們對過去的人和事,看法就只會更加沉悶。隱藏在戰爭與政治、不幸與貧困、通奸與離異、謀殺與自殺等血腥畫面之后,還有不計其數的正常家庭,他們有美滿的婚姻,男人和女人和善且恩愛,與孩子生活在一起,享受苦中有樂的天倫之旅。即便是在記載的歷史中,我們也能發現許許多多善良的故事,甚至是高貴的故事,所以我們雖然不能忘記罪惡,但是可以原諒罪惡。歷史的慈善饋贈,幾乎和戰場與監獄的暴行一樣多。
《兩桿大煙槍》
經濟與歷史
過去的經驗毫無疑問地會告訴我們,每一個經濟體系或早或晚都要依賴于某種形式的利潤動機,以此來喚起個人和團體的生產積極性。像奴隸制、警察監督制度,或者是狂熱的意識形態,都證明是不太符合生產原理的、太不經濟的,或者是太過短暫的。一般而言,正常情況下,人的價值是根據他們的生產能力來判斷的——戰爭時期是例外,在那個時候,排名會依據人的破壞能力而定。
在各種各樣的社會中都是這樣,由于每個人的實際能力都不同,這些能力多數都是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財富的集中,是這種集中能力的自然結果,這種情況在歷史上經常有規律地重演。集中的速度要看道德和法律允許的經濟自由程度而定(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況下)。專制主義可能在一段時間內延緩集中的速度,民主政體因為準許最大限度的自由,會加速集中。
西羅馬帝國的政治秩序崩潰之后(476 年),經過數百年的貧窮,又重新緩慢走上新的財富集中之路上,其中很大程度上集中于天主教會的手中。某種程度上,宗教改革,就是要通過減少德國和英國對羅馬教會的支付,以及讓世俗分享基督教教會的財產和收入,來做一次新的財富再分配。法國大革命是企圖用暴力手段,在鄉村實行農民暴動、在城市實行大屠殺來重新分配財富,但主要的結局卻是將財產和特權從貴族手中轉移到了資產階級手中。美國政府在1933年到1952年間,以及1960年到1965年間,追隨梭倫的和平方法,完成了一次溫和的、穩妥的再分配 ;可能是這些政策的制定者中曾有人研究過歷史吧!美國的上層階級曾經詛咒過財富集中,遵從過財富集中,當然現在也在恢復財富集中。
我們的結論是,財富集中是自然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財富集中的周期可以借助于暴力的或者是部分和平的再分配而趨于緩解。就此而論,所有的經濟史都是這個社會有機體緩慢的心臟跳動,是對財富集中和強制再分配的巨大收縮或者擴張。
《賓虛》
歷史與戰爭
我們得承認,戰爭現在是人類物種中競爭和自然選擇的終極形式。赫拉克利特(Heracleitus)說 :“戰爭是最后的方式。”戰爭或者競爭,是觀念、發明、制度和政府強有力的保障,是萬物之父。和平只是一種不穩定的平衡,這種平衡只能由眾所周知的超級霸權或者由平等的勢力來維持。
戰爭的原因與個人之間競爭的原因完全一樣,比如貪婪、爭強好勝、驕傲,以及對食物、土地、資源、燃料與對霸主地位的渴望。國家有像我們一樣的本能沖動,卻缺少像我們一樣的自我約束。因為國家對人民生命、財產和合法權益有基本的保護職責,所以個人的約束是靠道德和法律的力量,彼此都同意用協商的辦法來代替爭斗。而國家本身是公認不會受到任何約束的,這或者是因為它太過強大,可以不理會任何違背其意志的干預;或者是因為沒有超級大國為它提供基本保護,也沒有國際法和國際道德標準對其進行有效約束。
就個人而言,驕傲使人們在生活的競爭中格外有力;就國家而言,民族主義也會使其在外交與戰爭中有額外力量。當歐洲國家從羅馬教廷的統治與保護下解脫后,每一個國家都提倡民族主義,使其成為海陸軍的補充力量。如果國家預見到與某個國家的沖突在所難免時,它就會煽動其人民敵視那個國家,并且制造口號,把仇恨推到最高點。與此同時,它又強調自己是多么愛好和平。
《賓虛》
增長與衰退
歷史本身之所以能大量重復,是由于人性的改變像地質條件的改變那樣緩慢,在面對經常發生的狀況以及像饑餓、危險和性愛一樣的刺激時,總是準備用一成不變的方法去應對。 但是,在高度發達和復雜的文明社會中,個人要比在原始社會時有更多的差異性和獨特性,許多情形會比小說的情景還要復雜,不能僅靠直覺反應。習慣在減少,推理在擴展;結果變得更加不可預測。 未來重復過去,并非是必然如此。每年都是一個冒險。
今天不會再有學者堅持17 世紀的觀念,認為國家的起源乃是個人與個人之間、或者人民與統治者之間形成的“契約”關系。也許大多數國家(指社會的政治性組織),都是由一個集團征服另一個集團,以及征服者持續使用武力加諸被征服者之上形成的;征服者的命令就是被征服者的第一部法典;這些命令再加上民族的民俗,就創造了新的社會秩序。
文明是人類的靈魂世代相傳。 人的生命通過傳宗接代而超越了死亡,一個有生命的文化也會超越時空、漂洋過海,將它的遺產傳遞給繼承人。保存每一種文明,吸收它恩賜給人類的遺產,是正確的途徑。通過商業與印刷、電線與電波,以及看不見的“信使”, 不同的國家與不同的文明已經聯合在一起,它們都會保存到人類的遺產當中。
全球2000萬家庭收藏的傳世經典
令季羨林“敬佩”,令泰戈爾“共鳴”
《文明的故事》11卷,圖文并茂,禮盒典藏
《歷史的教訓》濃縮其精華,方便隨身攜帶
原價2288+56元,現僅1288元
套裝更優惠,加贈帆布袋(價值35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