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名士多,知道李清照、辛棄疾、老舍、曾鞏的多,雖然濟南有一條閔子騫路,但知道閔子騫墓的卻很少,去過的更是少之又少,如果以旅游角度來講,是小眾中的小眾。
閔子騫,名損,孔子弟子,孔門十哲之一,以德孝聞名。
據《歷城縣志》載:“濟南,古齊地。東郭外五里為閔子騫墓。墓之前有祠。”這就是以德孝聞名的春秋戰國時期的閔子騫的墓。
閔子騫墓位于閔子騫路中間地段,百花公園西門北側,坐北朝南。大門為一紅墻黛瓦硬山頂建筑,門前正中懸匾額“崇孝苑”,為我國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親筆所書。閔子騫墓又名濟南市孝文化博物館、崇孝苑等名稱。
閔子騫墓規模不大,院內居中為三間閔子祠,祠后則是園丘形的閔子騫墓了,封土高約2.5米,直徑5米左右,墓與祠之間有數尊石馬、石羊、石人等石像,中間還有一通高2米左右的功德碑,詳細介紹了閔子騫的史跡和立碑年代。在墓的北側,有一濟南市重點文物單位的石碑。
墓和祠的東西兩側,有數不清的歷代碑刻、墓石等,均為此地主人收藏所來,其中還有不少值得喜歡研究歷史文化的人考究。東廊有精美的24孝圖。
閔子騫是如何葬在濟南的呢?
閔子騫是孔門72賢之一,金明時期的《二十四孝圖》中均位列第三位,即單衣順母(也有說鞭打蘆花)。
閔子小時候,母親早亡,繼母與他父親又生了兩個孩子,但是她的繼母給他做的棉衣都是蘆花做的,因此不保暖,但閔子從不與自己的父親說。有一次他父親看他穿著厚厚的棉衣還瑟瑟發抖,大怒,用鞭子打他,結果蘆花從棉衣中露出來了,這才發現真相。
閔子的父親準備休掉他的繼母,閔子就給父親說:“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繼母知道后,從此改變了做法。孔子稱贊閔子說“孝哉,閔子騫;人不聞于其父母昆季之言。”
閔子曾在魯國為官,在做費侯后,因不滿季子專權和腐敗,于是憤而辭官,去各地講學。在被齊桓公邀請到齊國講學期間,不幸病亡,葬在了華山之南,其后其大兒子在此為其守墓。
閔子騫的德行被歷代尊奉,唐朝時就配享于孔廟,開元年間被追封為“費侯”,宋大中祥符年間被追封為“瑯琊公”,南宋咸淳年間又改封為“費公”,明嘉靖九年改稱為先賢閔子。
為了紀念這位先賢,濟南市也把位于閔子騫墓西側,連接解放路與花園路的南北路,命名為閔子騫路。只是今人多知道路名,卻少知道閔子騫的墓。
行走在滄桑的墓園里,再次想起這首詩:“閔氏有賢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賢母在,三子免風霜。”心中不免唏噓!
濟南名士眾多,其中就有“孝感動天”的大舜,“單衣順母”的閔子騫,或許在這座古老的城市里,孝是流動在泉水里的,所以濟南人大抵都是如此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