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劉三關 來源 | 頂尖廣告
近日,特朗普的“關稅大棒”砸出了驚天巨響——
美國對中國商品的綜合稅率大幅飆升,部分品類甚至高達145%,創下歷史新高。
這145%的關稅到底怎么來的?
125%“對等關稅”:特朗普以“貿易公平”為幌子,強征的“基礎款”關稅;
+20%芬太尼附加稅:美國甩鍋中國“芬太尼危機”,硬扣的“罪名稅”。
更狠的是小額包裹的“死亡稅率”:5月2日起,價值800美元以下的中國包裹關稅暴漲至120%或100美元;6月1日再上調至200美元/件。
這也導致跨境電商成本激增。
消息一出,全球股市崩塌。納斯達克暴跌、特斯拉、英偉達股價跳水,蘋果兩天內從暴漲15%到跌超4%,華爾街一片哀嚎。
但最慘的,還是那些被關稅“卡脖子”的美國品牌——
從科技巨頭到快餐連鎖,從特斯拉到麥當勞,這些依賴中國供應鏈的美國品牌,全被逼得焦頭爛額、內外交困...
600噸iPhone包機逃命!
蘋果被關稅大棒砸得最疼
蘋果,成了這場關稅戰中第一個“流血”的巨頭。
為了躲避關稅,為了應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蘋果可謂煞費苦心,早早開啟了供應鏈轉移計劃。印度、越南、馬來西亞等地,都被納入了其 “避風港” 版圖。
但此次關稅大棒的無差別“攻擊”,顯然打了庫克一個措手不及:讓印度工廠生產的iPhone原本想避開中美摩擦,卻因印度對美關稅高達34%,成本不降反升。
4月10日傳出消息,蘋果緊急包機從印度向美國狂運600噸iPhone(約150萬部),旨在增加庫存,以保持價格穩定。內部人士透露,蘋果“希望擊敗關稅”。
報道稱,自3月以來,大約有6架載重量為100噸的貨機飛離印度,其中一架是在本周新關稅開始實施之際起飛的。
根據羅森布拉特證券的預測,按照54%的關稅稅率,高端iPhone 16 Pro Max在美國的售價將從1599美元飆升至2300美元。
最難頂的,還是蘋果生產供應鏈的“死亡螺旋”:AirPods和MacBook轉移到越南工廠生產,但當地關稅稅率46%,利潤空間被極致壓縮!
于是,庫克面對著“漲價找死,不漲價等死”的局面。
若自行消化關稅成本,iPhone價格需大幅漲價,但全球消費電子需求疲軟,漲價等于把市場拱手讓給華為、小米。
蘋果就不能實現美國本土化?
美國本土工人短缺、成本高昂,建設新工廠不僅成本高昂,而且耗時漫長,遠水解不了近渴,況且蘋果連顆螺絲釘都要從外國進口。
全球范圍內,像中國這樣擁有完備產業鏈、高素質勞動力以及龐大消費市場的國家,實在是鳳毛麟角。
最終,蘋果股價兩天內上演“過山車”,供應鏈高管急得連夜飛往亞洲救火。
庫克曾經的印度夢,碎得比iPhone屏幕還快。
科技巨頭集體塌房
特斯拉成本暴增8000美元!
蘋果只是冰山一角,美國科技圈的“災難片”才剛剛開場——
特斯拉,這個電動汽車行業的領頭羊,也未能逃脫關稅的 “魔掌”。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產能占全球 40%,大量零部件從中國采購。上海超級工廠生產的Model 3,出口美國關稅成本占售價15%,單車成本或暴增8000-12000美元。
特斯拉中國停供ModelS及X新車
更致命的是,若中國對美產特斯拉加征對等關稅,其在華銷量可能遭受暴擊——畢竟2023年特斯拉30%的全球銷量靠中國市場,而比亞迪和蔚來早已虎視眈眈。
黃仁勛的AI芯片帝國,也正被關稅一點點啃食。
英偉達芯片設計雖在美國,但制造嚴重依賴臺積電(中國臺灣地區占產能的 90%)。
美國對中國臺灣地區加征 32% 關稅,可能導致芯片成本上升 10%-15%。雖然亞利桑那州的4納米工廠2025年投產,但封裝技術還得靠臺灣的CoWoS工藝。
萬億巨頭亞馬遜同樣不好受,亞馬遜平臺約30%的商品來自中國,關稅加征后,低價商品利潤空間被壓縮。
為規避關稅,亞馬遜或會增加海外倉投入,但美國對價值低于800美元的小包裹免稅政策取消,導致物流成本激增,這無疑會迫使中小賣家集體出逃。
微軟和谷歌看似“躲過一劫”,但Surface和Pixel手機的利潤,早晚也會被夸張的關稅榨干。
餐飲巨頭深受其害
麥門信徒的天要塌了?
關稅戰的沖擊波,連最堅挺的餐飲與快消領域也深受其害。
法國消費者抵制麥當勞、可口可樂
麥當勞和肯德基,這兩大快餐巨頭,其原材料如雞肉、土豆、牛肉等,部分會從美國進口。關稅增加使得食材采購成本上漲約 8%-10%。為了維持利潤,漲價在所難免。
麥當勞和肯德基近年來在中國的擴張速度明顯放緩,若再漲價,恐怕讓廣大“麥門信徒”吃不消。
咖啡巨頭星巴克的日子也不會好過。
從美國進口的咖啡豆,關稅增加導致采購成本上升;同時紙杯、糖漿全被關稅波及,本就不便宜的星咖啡一旦漲價,一線城市的白領們還會為它買單嗎?
并且,這些快餐巨頭們中國本土供應鏈早已成熟,要短時間找替代供應商?難如登天。
精致女孩破防!
美妝自由成奢望
關稅的鐮刀,還是砍向了女人的錢包——時尚與美妝行業,也未能在這場關稅風暴中幸免。
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美妝產品進口金額為144.27億美元,其中美國的進口金額排名第四,超過15億美元。
美寶蓮,作為美國知名的化妝品品牌,中國是其重要的市場之一;
雅詩蘭黛,旗下擁有 MAC、倩碧、海藍之謎等多個知名品牌;
中國對美國進口化妝品加征關稅,使得這些品牌的進口成本大幅增加,精致女孩們轉身擁抱完美日記、花西子的概率會大大提高。
美妝產品均價逐年上漲
而耐克和阿迪達斯,這兩大運動品牌巨頭,在中國和越南等地擁有龐大的供應鏈體系,大量產品在中、越生產后銷往全球,包括美國市場。
美國加征關稅后,生產成本將大幅增加。
有分析指出,耐克在越南生產的鞋類,平均成本約為18美元,關稅飆升后,綜合供應鏈和物流的影響,總成本約增加10-20元。
相比之下,國產的李寧、安踏可就香多了...
特朗普一通亂拳
美國民眾成了“人質”
特朗普一通毫無章法的關稅操作,讓美國品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品牌們為了應對關稅,要么無奈漲價,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要么苦苦尋找新的供應鏈,耗費大量的時間和資金。
所以關稅戰不會有贏家,但最慘的永遠是普通人,尤其是美國的平民。
物價上漲,生活成本大幅增加,原本能輕松購買的商品,如今變得昂貴起來。
在經濟形勢本就不明朗的情況下,美國民眾的消費能力受到極大抑制,生活質量也隨之下降。
據報道,美國人在瘋狂地囤中國的電視、洗衣機以及韓國的三星手機等“進口貨”。
特朗普的“145%關稅炸彈”,看似砸向中國,實則讓所有普通民眾成為了受害者。
當全球化已成定局,強推“脫鉤”不過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而對美國品牌而言,這場鬧劇的結局早已注定——中國供應鏈,不是你想逃就能逃。
*文中所涉及各類數據均源于多方新聞及行業信源整合,僅供參考
行業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添加備注:進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