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和港口出售剛暫緩,巴拿馬便用“違規”二字,打算收回巴拿馬港口,緊接著美國國防部長便深夜抵達了巴拿馬,眼看收購港口沒戲,美國難道這是打算“明搶”了?那么,巴拿馬為何要配合美國?對此,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巴拿馬為何要指控港口違規?
據彭博社報道,巴拿馬日前已經對長和集團續簽的運河港口進行了審查,并指控存在多項違規,違規內容包括沒有遵守合約續約程序等,令特許經營權的合法性受到質疑。
巴拿馬審計長表示,由于長和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違反協議,導致長和涉嫌拖欠了12億美元的特許權費用,巴拿馬將為此向巴拿馬總檢察長辦公室提出訴訟,審計得出結果后將交由海事部門處理,再決定是否撤縣合約。也就是說,未來巴拿馬很可能會以此為借口收回運河兩端港口的經營權。
但值得注意的是,1997年長和集團便獲得了巴拿馬運河的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兩個港口經營權,期限為25年,2021年合約到期后,又進行了續簽,經營權延長到2047年。在過去28年里,巴拿馬不可能沒有對港口進行過審查,此前都沒有出現過問題,如今突然指控“違規”,不免令人心生疑慮。就在巴拿馬公布此消息后,美國防長便抵達了該國。
巴拿馬本身就是一個羸弱小國,該國地處南北美洲連接處,面積只有7.55萬平方公里,人口也不多,446萬。經濟發展主要就是依靠巴拿馬運河的運營以及相關物流服務。并且巴拿馬沒有正式軍隊,只有一支總兵力約1.2萬人的警察部隊,這就導致該國嚴重缺乏應對外部威脅的軍事防御能力。而巴拿馬運河本身就是美國人修建的,雖然1999年將運河主權還給了巴拿馬,但對運河的覬覦之心從未消除。去年底以來,美國多次威脅將“收回”巴拿馬運河,雖然巴拿馬口頭上強調對運河的主權,但實際上也沒有拒絕的權力。
隨著長和港口出售暫緩,李嘉誠想要打包出售港口已經基本沒戲了,如今在中美關稅博弈持續升級背景下,巴拿馬又指控港口“違規”,很多人認為,運河港口很可能還會落入美國手中,巴拿馬收回運營權后,只要象征性對外公開招標,美國財團便能“順理成章”接管港口。一旦巴拿馬運河落入美國手中,美國便能借此收取更多中國船只停靠費用,甚至可以以此為籌碼,拒絕中國船只停靠,以達到影響我國與美洲東海岸貿易的目的。
面對巴拿馬港口博弈,我國該如何應對
首先,李嘉誠打包出售的港口不止有巴拿馬運河兩個,而是總計43個,遍布亞歐非等世界各大關鍵航道和水域,如果被剝奪了在巴拿馬運河港口的運營權,好在還能阻止李嘉誠與美國財團的港口交易,保住剩下的41個,總歸不會對我國在全球的航運造成太大影響。更何況在巴拿馬運河,除了長和運營的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外,中國嵐橋集團收購了巴拿馬第一大港口瑪格麗特島港運營權,并進行了改擴建,中國港灣集團則承建了阿馬多爾郵輪碼頭和另一座大型港口。這三座港口也能夠滿足我國船只在巴拿馬的停靠和通行。
更重要的是,去年11月中旬,由我國承建的秘魯錢凱港已經正式開港,這對中秘,甚至是中國與拉美地區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都有著重要里程碑式的意義,錢凱港是拉丁美洲與太平洋的門戶港,近期可實現每年100萬標箱的吞吐能力,遠期則能夠達到150萬標箱,未來接入巴西等國家交通線,我國與拉美的貿易便不再需要過度依賴巴拿馬運河。
不過如今巴拿馬運河港口案尚沒有結果,李嘉誠打包出售港口也只是處于暫緩階段,“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接下來,我們還是不能掉以輕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