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三國故事,總把劉備當成英雄,曹操當作奸雄。
但仔細想想,老百姓餓著肚子打仗時,真的在乎皇帝姓劉還是姓曹嗎?
當曹操用鐵腕手段讓北方百姓吃上飯時,劉備還在帶著十萬難民被騎兵追殺。咱們就拋開"正統"的濾鏡,看看這兩個人到底誰讓老百姓活得更好。
一、曹操的飯碗比劉備的招牌實在
曹操剛拿下兗州時,整個中原遍地都是餓死的尸體。
他二話不說搞起"屯田制",把流民和士兵都組織起來種地。短短三年,洛陽周邊荒地全變成了糧倉。
因為連年的戰爭,當時中原大地上,許多樹皮都被災民啃光了。
曹操統一北方后,老百姓能頓頓吃上粟米飯"。那種讓老百姓吃飽肚子的本事,比劉備整天掛在嘴邊的"皇叔"身份實在多了。
反觀劉備,走到哪兒都帶著"仁義"的招牌??衫习傩找牟皇强谔?,而是安穩日子。
他投靠劉表時,新野縣百姓原本過著太平日子,結果曹操一來,劉備帶著全城十萬人逃難。
路上餓死病死的百姓比戰死的士兵還多。當陽長坂坡那個染血的斜坡,埋著多少為"劉皇叔"口號送命的普通人?
二、打仗打出來的"仁義"有多貴
關羽北伐看著威風,可荊州百姓遭了殃。為了造戰船,農民家里的門板都被拆了;為了運糧草,耕地的牛都累死在路上。
等呂蒙白衣渡江時,荊州百姓反而簞食壺漿迎接東吳軍隊,并不是他們不忠,實在是被劉備集團榨干了血汗。
諸葛亮六出祁山更是個無底洞。當時蜀漢不到百萬人口,卻要養十萬大軍。
益州百姓家家戶戶男丁抽光,老弱婦孺在官府的鞭子下運糧。都江堰修得再好,也填不滿戰爭的胃口。
有個成都老農刻在竹簡上的話至今扎心:"丞相說要克復中原,可我的三個兒子都死在漢中,誰給我養老?"
三、復興的就一定非要是漢室嗎?
劉備總說曹操是"漢賊",可漢朝自己就是被老百姓推翻的。黃巾起義時,幾十萬農民為什么要造反?
因為漢靈帝的太監們把賑災錢都拿去修西園了。曹操年輕時在洛陽當官,親眼見過太監把告狀的百姓活活打死。這樣的朝廷,值得用百萬條人命去"復興"嗎?
漢朝的創始人劉邦,當年也不過是秦朝的一個亭長,靠著天下人反秦才當上皇帝。到劉備這里非要講究血統,實在可笑。
曹操到死都沒篡位,反而把女兒嫁給漢獻帝,給這個傀儡皇帝保留了最后體面。
要是曹操真像演義里說的那么壞,早就像司馬家那樣改朝換代了。
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看,曹操更像會干實事的村干部。他不在乎墻上刷什么標語,只關心今年收成夠不夠交稅;劉備倒像天天喊口號的鄉紳,說得天花亂墜,真要他修條水渠卻拿不出錢。
亂世里能讓人活命的就是好主子,管他姓劉還是姓曹。那些為"正統"流干鮮血的百姓,墓碑上可不會刻著"光榮復興漢室",他們連名字都留不下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