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美商品的進口關稅已加到125%了,考慮到美國商品本來就不存在價格優勢,而在超過100%的高額關稅基準下,我國已正式宣布:基于市場規則,美國輸華商品已無可能性,不再對等加關稅。
再繼續加關稅,已無實質性意義,完全是在賭氣。特朗普若要繼續玩這個游戲,我國將不予理會,恕不奉陪。在闡述基本邏輯的同時,還強調:倘若美方執意繼續實質性侵害中方權益,他看到的必然是中國的嚴厲反擊。
但問題是存在“非市場規則”
特朗普及其團隊非常善于利用媒體來不停地制造混亂,制造“美國一次又一次贏的”假象。反智現象在美國很普遍,民眾很容易被忽悠。路透社曾發布了采訪視頻,很多美國民眾就被關稅是由出口國承擔的觀點所迷惑。
但現實卻是超過95%的關稅是由進口商負責的,賣家只要將產品送上貨輪即可,到購買國的港口后,報關、交稅等工作都是進口商負責的——賣方僅負責將貨物交至裝運港船上,此后的一切費用。
包括運費、保險、進口關稅,均由買方承擔。而僅有不足5%的比例是DDP模式,也就是賣方承擔包括關稅在內的全部費用,直至貨物交付至買方指定地點——該模式需要出口商深度介入進口國清關流程,面臨資質、稅務合規等門檻。
除了極少數企業,出口國的企業根本做不到。但特朗普就是喜歡信口開河,只要類似的成本由中國承擔的謊言、謠言不停地在美國境內傳播,就有利于樹立特朗普利用貿易戰“戰勝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國家,而使美國更偉大”的幻境。
更加重要的,特朗普及其團隊還可能利用“非市場規則”讓部分美國商品進入中國——會強迫美國在中國境內設置的外派機構,受美國高額資本資質的組織,受美國政府高度影響的外資企業。
以及高度舔舐美國的公知、無腦粉、被收買的意志不堅定者等,要求他們不考慮成本,損失由美國政府彌補,也就是基于“非市場規則”——即使要交125%的關稅也得進口美國商品,讓美國制造入華。
然后作為特朗普成為這場經濟戰的贏家證據,這既能忽悠美國民眾,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擾亂我國的部分媒體與民眾。這是輿論戰、心理戰,試圖利用自己營造的虛假數據,肆意傳播虛假消息、煽風點火、顛倒黑白……
南生推測:以后,我們可能會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新聞,那就是某家機構、某個企業或者某個人宣稱“他們又從美國高成本進口了一些所謂的核心產品”,即使存在著高額關稅,但不得不進口。
理由可能包括中國企業無法制造,即使能制造但產品質量堪憂啊,或者是中國制造的產品壽命很短啊。理由會有很多、很多,他們會在媒體上盡情展示不得不進口的痛苦狀,鼓鼓吹美國的先進,貶低中國。
緊接著就是各種分析人士,所謂的專家、學者、業內人士、知名大佬、理性公知們,他們從各個角度來闡述、分析即證明“即使關稅超過125%,也只能咽下苦果,高成本進口美國的商品”。
然后總結道,中國的發展是無法離不開美國的,中國對特朗普實施的對等關稅政策的反制是不明智的,最終受傷還是中國人自己——你看,不還是需要進口美國商品嗎?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
事情的走向,可能會更加復雜
南生預計還有一些機構或企業,他們有可能是國內的,也有可能是境外的,經常給中國企業下單,但卻要求“某些零部件”必須使用美國的。例如:要求芯片是英偉達,要求醫療設備中某些元器件必須從美國采購。
當中國客戶提醒他,從美國進口這些零部件必須要加高額關稅時,他們說無所謂,不管多高的成本他們都愿意承擔。然后以此作證據,說對美貿易戰是“根本不能阻擋美國商品進入中國”,勝利者是特朗普。
未來的情況預計會比南生本文提到的更為復雜,但不管怎么樣,這些銷往中國的商品都是基于非市場原則的,目的不是基于經濟利益,而是要利用這些數據來論證美國勝,中國輸,中國不該反制。
特朗普本人就是擅長制造與操縱“虛假新聞”的老手,上臺后又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對下屬機構、媒體的掌控權。面對即將開始的輿論戰,我國必須提高思想意識的維度,以應對戰爭的高度直面反華勢力的輿論攻擊。
特朗普挑起的這場“經濟大戰”已到了白熱化程度,比拼耐力、毅力、凝聚力、可承受力及構建包圍與反包圍的統一戰線,甚至是國際統一戰線,將會成為“誰能真正走到最后”的關鍵性因素。本文由南生撰寫,歡迎轉載、轉發、評論、留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