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來襲
如果此時身處戶外
通常會躲掩體后規避大風
可圓柱和方柱哪個更好呢?
別瞎猜,實驗給你答案。
實驗器材
吹風機、蠟燭、打火機、圓柱狀水瓶、方形盒子、所標杯
實驗步驟
安全提示:本實驗使用明火,請小朋友在家長陪同下進行實驗,注意用火安全!極端天氣盡量不外出!
用打火機點燃蠟燭。(注意用火安全)
將蠟燭油點在桌面上,隨后迅速將蠟燭底座放上去,用來固定蠟燭。
第三步:
將蠟燭放在方形柱子后方。
第四步:
用電吹風往方形柱子前方吹去,可以發現蠟燭沒有被吹滅。
第五步:
將方形柱子替換成圓形柱子。
第六步:
用電吹風往圓形柱子前方吹去,可以發現蠟燭很快被吹滅。
第七步:
如果將蠟燭放在離圓形柱子更近的位置,會不會就能順利擋住風了呢?
結果同樣是無法擋住風。
因此,在柱子不被吹倒的前提下,方形柱子比圓形柱子要更加防風。躲在圓形柱子后面仍然會受到大風的影響。
當然,在極端大風天氣下,無論是躲在方形柱子后面,還是躲在圓形柱子后面都不是最安全的,最安全的是關好門窗躲在家里,不要出門!
原理解說
根據上面的實驗我們發現:大風來臨時應該躲在方形障礙物后面而不是電線桿、樹木這樣的圓柱體后面。那么為什么圓柱體障礙物的后面還有風呢?這是源于氣流的康達效應。康達效應是指流體(如空氣)在流動時,傾向于附著在凸出的曲面表面流動的現象。當流體遇到曲面時,其流動路徑因慣性而貼近表面,同時曲率引起的壓力梯度有助于維持邊界層的附著,避免過早分離。
對于方形障礙物,當氣流以直角撞擊障礙物的邊緣時,流動方向發生突變,導致強烈的逆壓梯度(方形邊緣處的壓力驟升)。當逆壓梯度(如方形邊緣處的壓力驟升)超過流體動能時會使邊界層迅速分離,在障礙物后方形成大范圍的渦流和低壓區(即風很小)。
對于圓柱形障礙物,障礙物的連續曲率引導氣流逐漸改變方向,壓力梯度較為平緩。康達效應在此發揮作用,氣流能貼著表面流動,繞過障礙物。盡管氣流最終可能在障礙物后方某點分離(取決于雷諾數),但分離點較方形障礙物更靠后,形成的尾流區較小甚至不明顯,因此后方仍有氣流到達(即風較大)。
上下滑動查看投稿↑↓
1.甜絲絲的投稿
2.^ _ ^?的投稿
3.喜歡風?的投稿
4.冷露凝青的投稿
5.雪 的投稿
投票將于4月18日 22:00截止
票數最高的兩位粉絲
將獲得所標杯
一個
分享贏得紀念品
對于本期實驗的投稿
我們將在下期進行投票
我們將為票數最高的兩位粉絲
送出
所標杯
一個
投稿方式
投稿時間截止到每周五晚九點。48小時沒有和我們互動的用戶,我們無法給您發送消息。為了防止聯系不到獲獎用戶的現象發生,請投票最高獲獎后及時聯系我們。為了截取方便請盡量上傳小于45秒的視頻或者照片。
編輯:opzk&魚非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