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珠海航展,除了中國各種新式武器裝備振奮人心之外,還有一張圖片非常出圈,那就是我國的運-20和安-124的同框照。
運-20身為我國研究制造的新一代軍用大型運輸機,它的出現大大緩解了我國在運輸機上的困境。
但就是我們為之驕傲的運-20,與安-124比起來瞬間失去了光芒。因為不管是從體型還是載重量方面,安-124顯然要比運-20更加優秀。
當時就有聲音表示,中國什么時候才有自己的大型運輸機。現在看來,真的快了。
根據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兵工自動化》公開論文顯示,我國正在構想一款戰略大飛機。而根據其中數據來看,它的各項參數都與蘇聯時期的安-225旗鼓相當。
安-225是蘇聯于上世紀八十年代設計研發的超大型運輸飛機,也是迄今為止體型最大,載重最多的運輸機。
它的翼展長達88.4米,六臺發動機為其提供推力,最大起飛重量640噸,最大載重也達到了250噸,堪稱世界之最。
相較于安-225來說,我國目前最先進也是使用最廣泛的運輸機是運-20,不過運-20就比較“迷你”了些。
運-20翼展45米,載重66噸,最大起飛重量220噸。可以說,運-20在安-225面前,就像是個玩具一般。
不過很可惜,安-225在2022年的俄烏沖突中,不幸被戰火摧毀,這一工業奇跡被毀,讓無數軍迷為之惋惜。
盡管烏克蘭方面表示,他們正在重新計劃組裝一架新的安-225,但基于烏克蘭的現狀來看,這顯然是非常有難度的。
那這種超級運輸機就徹底消逝在歷史長河中了嗎?從某個角度來說,是的,安-225的輝煌時代已經徹底過去了,新的時代中,幾乎沒有哪個國家有錢有技術還有對這種超級運輸機的需求。
不過,過去是過去,現在是現在,目前被廣泛認為最有可能研發這種超級運輸機的,要數中國了。
首先,中國現在有經濟實力能夠支撐這種超大型運輸機的研發;其次,中國在航空航天領域中的技術也在不斷突破之中,運-20已經研發出來了,中國的航空發動機也在緊鑼密鼓地攻克之中,相信假以時日,中國的確能夠突破大飛機。
最后,中國還有一定的市場需求。別的國家不好說,但在中國,是真的有著一定的需求的。
軍事領域中,現在針對一些大規模軍事部署的情況,運-20的載重量和航程仍然有所欠缺,比如說要遠距離運送大量重裝兵團,我們的運-20就很難支撐這樣的任務。
但如果有了這種超級運輸機,中國將大大提升軍事威懾能力,不管是哪,這種運輸機都可以實現快速部署作戰,這對于擁有著遼闊國土和海域的我們是必要的。
商業領域,這種超級運輸機也將發揮作用,在安-225存在的時候,我們就曾租用過它完成多項任務。
運-40和安-225對比
2010年從中國運輸兩片42.1米的風力渦輪機葉片到丹麥;2013年從石家莊運輸大型軌道車輛到土耳其;2020年從中國運輸疫情防護裝備往波蘭;2022年從天津運送防疫物資出境……
在全球化時代中,我國對于大型貨物的跨國運輸需求還是非常多的。
另一方面,建造超大型運輸機對我國來說也有著特殊意義。一直以來,我國在大飛機領域都是弱勢,從上世紀70年代到現在,我國研發大飛機的路程都是艱辛的。
超大運輸機如果研發成功,代表的是中國終于成功摘下這一工業明珠,代表的是中國幾十年的沉淀終于得到回報。
國產巨型運輸機想象圖
它將是我國航空工業實力的證明,所以超大運輸機本身就對我國具有特殊意義。而我國這篇公開論文,已經為中國研究超大運輸機機提供了理論基礎。
論文中,戰略大飛機的數據和安-225有著相似之處,但不同的是,它還能改裝成大型預警機使用。
對于這款運輸機,網上稱其為運-40,在整體數據中,運40翼展跟安225一樣,但長度要多上0.8m,貨艙寬度一樣,但要比安225高2.2m。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運40成功實現的話,那他將取代安225成為新的世界上最大的運輸機。
那么問題來了,大飛機可以造,我們也有理由,有實力造,但飛機的核心——航空發動機能攻破嗎?
身為飛機的心臟,航空發動機的問題困擾我們已久,直到現在還有人在嘲諷中國無法在發動機方面實現自研。
但實際上,我國的航空發動機已經取得了些許成就,目前我國在為客機C929研發長江2000渦扇發動機。
能為客機提供推力支撐的,CJ2000本身就不容小覷,它的推力達到了35t,而安-225航空發動機的推力才只有23噸,也就是說,安-225需要用六臺發動機完成的飛行,換成CJ2000只需要四臺發動機。
這四臺發動機如果安裝到運-40身上,一方面是可以支撐運-40穩定飛行,另一方面則是在同樣的條件下,運-40的載重能力將更加出色。
并且在論文中還提到,這種戰略大飛機還可以衍生成為戰略預警機。隨著現代科技技術的不斷更新,超大型預警機近幾年來被廣泛討論可行性。
理想狀態下,超大型預警機將大幅提升探測能力,如果隱身性能優秀的話,那我們對于戰場的態勢將握有更多的主動權。
就比如說運-40衍生,其本身設計就非常適合多用途作戰,根據預警機的設計原理,整流罩直徑大概不超過整個飛機的1/3,如果是按運-40的體型,那僅是雷達天線直徑就能夠達到28米。
這直接提升的就是分辨率和探測精度,根據論文所述,這種超大型預警機的探測距離將達到1500km。
什么概念?也就是說,我們如果想監控我國領海,只需要三架超大型預警機就可以。
也正是如此強悍的性能,才會在近年引起廣泛而熱烈的討論。
不過再怎么說,目前我國在短時間內也很難實現超大型運輸平臺,一是技術方面仍然需要突破,二則是,實際用途仍然需要商討。
所以我們要不要真正去研發這樣一個超大型運輸機仍然有待商榷,可以肯定的是,我國從未放棄過在航空工業方面的努力,突破相關技術指日可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