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十幾年前電視上那些口若懸河的鑒寶專家嗎?他們拿著放大鏡端詳物件的模樣,像是能看穿千年的"火眼金睛"。
如今這些專家卻像商量好似的集體"消失":您猜為什么?不是他們不想繼續撈錢,而是現在的韭菜不好割了!
藏友老張至今還記得2009年在北京某酒店參加的一場鑒寶活動。他抱著家里祖傳的"乾隆粉彩"瓷器,排了三小時的隊,好不容易輪到專家掌眼。那專家拿起來只瞅了三秒,立馬眼睛放光:"好東西,是件珍品!"
老張一聽,心里樂開了花,專家接著說:"不過,得做個科學檢測,確保萬無一失。"
老張心想,既然專家都說是真的,花點檢測費也值,于是爽快地交了2000塊錢??傻葯z測報告一出來,剛才還滿臉堆笑的專家突然板起臉:"哎呀,不好意思,這是現代仿品,我們不能收購。"
老張當場傻眼,2000塊打了水漂。后來他才知道,這專家跟那家"檢測公司"根本就是一伙的,專門靠"先夸真、后說假"的套路騙鑒定費。
這種"雙簧戲",在當年的鑒寶圈里簡直是行業標配。有些專家甚至一天能跑三四個場子,上午在鄭州"撿漏",下午到西安"打假",比明星還忙。
早些年,藏友們對專家的話深信不疑,覺得他們就是"活字典",說啥是啥??珊髞泶蠹覞u漸發現,有些專家的"眼力"比地攤算命還玄乎:同一件東西,今天在這個專家嘴里是"國寶級文物",明天換了個專家就成"地攤貨"了。
如今的藏友可不像以前那么好忽悠了。手機一掏,文物數據庫一查,現場就能比對;直播間里隨便找個實戰派主播,在線鑒寶,比專家還準;實在不行,直接送專業機構做成分分析,讓數據說話。
去年西安古玩城就鬧了個大笑話。一位小伙拿著塊"玉璧"讓專家鑒定,專家剛說完"一眼假",小伙當場掏出手機,用掃描功能調出博物館同款藏品數據,對比紋飾、沁色,一模一樣。圍觀群眾立馬起哄:"專家翻車啦!"
更狠的是,現在網上還冒出一批"鑒寶復仇者聯盟",專門扒專家的黑歷史。有人發現,某專家十年前說某件瓷器是贗品,結果十年后,同樣的東西在拍賣行拍出天價。
還有專家上午在節目里說"民間無真品",下午就在自己的畫廊里賣"稀世珍寶"。網友笑稱:"這些專家比古董還會'包漿',時間越長,黑料越厚。"
老藏家馬未都就曾感慨過:"以前專家說真就真,說假就假,現在不行了,藏友們都不吃這套了。"
在一線混了二十多年的老李說過:"真正的眼力是拿錢砸出來的,不是靠背幾本圖錄就能裝大師的。"他見過太多"專家"連最基本的胎釉都分不清,就敢給人鑒定官窯瓷器。
那些還抱著"證書經濟"不放的專家,就像地攤上做舊的假貨,騙得了外行,騙不過時間。
這些年最讓那些"偽專家"頭疼的,就是民間真正懂行的藏家越來越多了。以前他們還能靠著信息差忽悠人,現在?隨便一個古玩市場里蹲著的老玩家,可能都比某些電視上的"權威"更懂行。
說到底,鑒寶江湖的這場大戲,演了二十年,終于到了謝幕的時候。不是藏友們變精明了,而是那些專家的套路太老了。
如今,真正的行家都在民間低調尋寶,而那些靠嘴皮子混飯的"專家",要么改行賣貨,要么徹底銷聲匿跡。畢竟,時代變了:現在的藏家,不信光環,只信眼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