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當 5G 技術還在實驗室里醞釀時,一場關于通信網絡「新陳代謝」的變革已悄然啟動。
這一年,工信部首次公開提出「推動 2G/3G 退網」。
往后伴隨著 5G 的推廣,我國通信網絡處于「四世同堂」的尷尬局面。
截至 2019 年,國內同時運行著 2G、3G、4G 和剛商用的 5G 網絡。
這種多重網絡并行的狀態,讓運營商背負著沉重的運營成本——老舊基站能耗高、維護費用驚人。
更關鍵的是,2G/3G 占用的 800MHz、900MHz 等「黃金頻段」,恰恰是 5G 網絡最渴求的優質資源。
基于此,一場基于「頻譜資源優化」和「技術迭代需求」的 2G、3G 退網工程拉開了序幕。
(圖源 IT 之家)
隨后的幾年里,這一政策逐漸清晰。
2021 年《「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中,明確將「加快 2G、3G 退網」寫入文件。
在運營商層面,該工程隨之從局部試點轉向了全國性實施。
而到今年也就是 2025 年,這場退網行動儼然已進入「收官階段」。
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等運營商陸續關停 3G 基站,2G 網絡也在部分地區「熄燈」。
而果同學之前和大家分享過,在 2G、3G 退網的背后存在不少陣痛。
首先中招的,就是大量手機用戶。
包括但不限于使用老年機的老人,或是依賴兒童手表定位功能的家長,甚至是用舊手機作備用機的年輕人。
(圖源微博)
此前有廣東網友表示,廣東電信在沒有通知和毫無預兆的情況下突然封停了 2G 信號,導致很多老年人用戶打不了電話。
還有網友表示,原本正常使用的手機因運營商關閉 2G 基站,被限制正常使用。
2G、3G「斷崖式退網」引發的矛盾,暴露了運營商過渡方案的不足。
盡管部分運營商提供了「4G 套餐送手機」的補償措施,但對于部分習慣了「月租 10 元的用戶來說,升級成本依然難以接受。
而除了手機用戶之外,不少車主用戶也受到了波及,包括電動車以及汽車車主。
2024 年底,一位哈爾濱的哈弗 H6 車主王先生發現,自己日常使用的「手機遠程啟動」功能突然失效。
4S 店告知,車輛搭載的 3G 模塊因基站退網「罷工」,需自費 1200 元升級 4G 模塊。
更令他不解的是,購車時銷售承諾「終身免費車聯網服務」,卻從未提及 3G 可能被淘汰。
(圖源社交平臺)
電動車領域的情況更為荒誕。
據報道,小牛電動車用戶徐先生發現,自己 2021 年花 7000 元購買的高端車型,竟依賴 2G 網絡實現智能控制。
當基站關閉后,車輛無法解鎖、不能定位,只能推車「找信號」。
當車主聯系小牛公司尋求解決時,得到的答復是這屬于不可抗力原因造成,用戶需要自費更換中控,價格高達六百多元。
經媒體報道后,在市場監管部門的約談下,小牛最終承諾承擔 50% 升級費用。
(圖源江蘇新聞)
類似案例比比皆是,如奇瑞小螞蟻車主因 3G 斷網無法連接 App,本田 CR-V 導航功能淪為擺設等等。
這場爭議的焦點,直指車企的「技術短視」。
前面說到,早在 2019 年,工信部便預警 2G/3G 退網條件成熟。
但直到 2022 年,仍有車企為壓縮成本在新車上使用 3G 模塊。
總之,2G/3G 退網的本質,是一場技術、商業與用戶權益的博弈。
雖然技術迭代的車輪從不等人,但用戶的權益不應成為「犧牲品」。
希望有關部門盡快出臺相關政策,避免這樣的消費糾紛頻繁發生。
對此你怎么看呢?歡迎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