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知名媒體報道,日本首相石破茂又寫了一封親筆信,打算在今年4月下旬,讓公明黨黨首齊藤鐵夫訪華時捎給中方。
這是石破茂今年給中方寫的第二封親筆信了。第一封已于今年1月,由日本外相巖屋毅訪華時捎給了中方。
日本外相巖屋毅訪華資料圖
耐人尋味的是,這兩封信都卡在比較敏感的時間點上。第一封正值美國大選變數頻出,第二封恰逢中美關稅戰再次升級。
這讓人不禁想問:石破茂到底是真心求和,還是在中美之間玩平衡術?
要說日本政壇的“親筆信外交”,那可是祖傳手藝。
從安倍晉三到菅義偉,十幾年來歷任首相沒少干這事兒。2017年安倍訪華時,那封親筆信可是直接遞到了中方領導人手中。如今石破茂的信卻要靠人捎帶,連日本媒體都調侃“首相官邸的傳真機都落灰了”。
安倍晉三夫婦
不過,細看這兩次操作,門道還真不少。
今年1月的執政黨代表團訪華,石破茂特意把自民黨干事長森山裕和公明黨干事長西田實仁叫到首相官邸“耳提面命”。這場景像極了學生時代拜托班長傳紙條,不僅要寫清楚“作業要求”,還得叮囑“別被老師發現了”。
結果代表團到了北京,中方只安排了政府領導接見,親筆信轉了個彎才到領導人手里。這種“曲線救國”的操作,讓日本網民直呼“破防了”。
轉眼到了4月,石破茂又玩起了新花樣。
趁著公明黨黨首齊藤鐵夫訪華,他再次遞上親筆信。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封信既是為齊藤鐵夫的經貿談判撐腰,更是給自民黨內部“親美派”畫餅。
畢竟石破茂政府最近剛在外交藍皮書寫明“中國是最大戰略挑戰”,轉頭又求著中國解除禁令,這變臉速度比東京的天氣還快。
其實日本政客的“親筆信外交”,本質上是個高風險博弈。當年安倍寫給中方的信中,字里行間都是“求放過”的誠懇;菅義偉那封卻寫得遮遮掩掩,最后直接石沉大海。
如今石破茂的兩封信,前腳剛在APEC會議上跟中方領導人握手言和,后腳就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附和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這種“既要吃中國飯,又要砸中國鍋”的套路,連日本企業界都看不下去。豐田社長最近在記者會上直言:“政治家們能不能別拿我們當外交籌碼?”
不過換個角度看,石破茂的焦慮也情有可原。眼下日本正面臨三重壓力:
經濟上,對華貿易額眼看要被韓國反超。
安全上,跟著美國搞“印太戰略”卻撈不到實利。
國內政治上,自民黨支持率跌到30%以下,隨時可能被在野黨掀翻。
這種“前有狼后有虎”的處境,逼得他不得不在中美之間走鋼絲。有學者形象地指出:“石破茂就像站在十字路口的賭徒,押注中國能贏,又怕美國翻臉。”
但問題在于,中日關系的癥結那是幾封信能解決的?就拿最現實的經貿問題來說,中國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直接沖擊日本漁業產值超2000億日元。
石破茂政府嘴上喊著“科學防疫”,實際卻拿不出替代方案。反觀韓國,同樣面臨核污水問題,卻通過擴大進口檢測、加強國際合作穩住了市場。
核廢水采樣
更棘手的是安全問題。石破茂政府最近在沖繩部署“愛國者-3”導彈,美其名曰“防御朝鮮”,實則劍指中國。
這種“既想賺中國的錢,又想當美國的看門狗”的做派,讓中日軍事互信雪上加霜。中國國防部發言人最近在記者會上撂了狠話:“任何損害中國主權的行為,中方都不會坐視不管。”這話雖然沒點名日本,但東京的軍事觀察家都聽出了弦外之音。
不過話說回來,中日之間也不是完全沒有轉機。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5周年,雙方原本計劃搞點紀念活動。石破茂政府最近也釋放了幾個積極信號:重啟日元貸款、放寬簽證政策、派知事團來華招商。
石破茂
這些動作雖然不能抵消負面效應,但至少說明日本政界還有明白人。就像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會長十倉雅和說的:“再這么折騰下去,日本真要成中美博弈的犧牲品了。”
站在中方的角度看,態度其實很明確:日本要改善關系可以,但必須拿出實際行動。王毅外長在中日韓外長會上敲打過:“抗戰勝利80周年不是搞對抗的借口,而是反思歷史的契機。”這句話既是警告,也是機會。
3月,王毅部長訪問日本
如果石破茂政府真能像2017年安倍那樣放下身段,停止在臺灣問題上的小動作,中日關系未必不能破冰。
不過現實總是骨感的。石破茂最近在自民黨會議上還在強調:“日本必須成為所謂‘正常國家’”。這種話在中方聽來,無異于給關系修復澆冷水。
更微妙的是,日本最近在聯合國大會上偷偷修改涉華提案,把“中國威脅論”包裝成“地區安全關切”。這種“表面示好,背地捅刀”的做法,實在讓人難以信任。
說到底,中日關系的癥結不在信紙多厚,而在誠意幾何。展望未來,中日關系注定要在磕絆中前行。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足夠的定力應對日本的搖擺。
但日本若真想走出困境,就必須明白一個道理:在中美之間當“騎墻派”沒有出路,只有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原則,停止在臺灣問題上的冒險,才能真正實現“戰略互惠”。否則,再多親筆信也不過是外交舞臺上的獨角戲,熱鬧過后只剩一地雞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