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白事簡辦”難,難在傳統習俗在人們的心中根深蒂固。強硬措施要求人們執行有阻力也不現實。汾陽市西河街道西關社區將“獎勵”作為切入點,通過正面激勵,引導群眾先嘗試新風尚帶來的新體驗,然后再加以自我約束和教育監管,逐步改變辦事風氣,營造良好的移風易俗氛圍。
西關社區在汾陽市屬于典型的村居合一、村改社區,居民人口達到9640人,移風易俗推行難度不小。隨著生活質量的逐步提高,過去村里誰家有白事,宴席規格高、雇傭吹鼓手檔次也高,大操大辦,攀比跟風現象嚴重,使人們逐漸產生了攀比心理。為遏制這股不正之風滋生蔓延,西關社區“兩委”多次召開居民代表會議,集體討論制定了《移風易俗村規民約》《西關社區文明節儉辦理喪事標準》等規章制度和激勵獎勵政策。激勵獎勵政策明確規定:原西關社區股民誰家遇白事,如果按照“不穿孝服,不請器樂”的標準辦理,每戶獎勵5000元。激勵獎勵政策流程也很直白,家屬向社區紅白理事會報備;紅白理事會召開會議研究討論追思會流程;紅白理事會成員參與追思會;追思會結束后家屬提交獎補手續;紅白理事會審核通過后方可發放獎補。有獎勵就有一定的處罰:激勵獎勵政策規定,對不按標準辦理白事的取消當年的“星級文明戶”評比資格。
“不穿孝服、不請器樂、喪事簡辦,獎勵5000元”。這種做法已經在西關社區蔚然成風,社區居民都樂意以這種簡單的方式操辦白事,其他居民也說這樣的規矩好。
政策執行的好不好,領導干部先帶頭。西關社區聯合黨委書記任衛明老母親去世后,他不顧家人反對,堅持按照移風易俗居民公約喪事簡辦,對抵制陳規陋習,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余事不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社區居民無不說好、無不點贊!
隨著獎勵措施的實施,居民開始接受移風易俗的理念。為了進一步擴大影響范圍,提高群眾的參與度和自律性,西關社區積極引入承諾書機制,引領居民從“逼著做”到“自覺做”。承諾書內容詳細,涵蓋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反對封建迷信等各個方面的具體要求和標準。如,承諾婚禮彩禮不超過一定金額、治喪時間不超過規定天數、不參與封建迷信活動等。社區在組織簽訂承諾書時,黨員干部積極參與,第一時間簽訂,并廣泛宣傳紅白理事會的重要意義,倡導“文明、綠色、節儉”新風尚。截至目前,社區累計發放移風易俗倡議書等宣傳資料2000余份,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200余份。
為了不讓承諾流于形式,西關社區持續完善移風易俗工作長效機制,加強對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建立健全考核評價和獎懲機制,確保各項制度落到實處。加強對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等群眾自治組織的培訓和管理,提高其成員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充分發揮其在移風易俗工作中的主體作用。同時,積極探索建立移風易俗工作的社會監督機制,鼓勵廣大群眾參與監督,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移風易俗工作的良好氛圍。主要做法是積極推行網格化管理模式,對辦理白事的戶主,網格員掌握信息后上報至紅白理事會,紅白理事會成員收到消息后主動上門協助治喪,堅持不穿孝服、不請器樂、不大操大辦。積極發揮基層網格作用,建立主動發現機制,將社區8個網格的8名網格員作為社區紅白事服務員,分片包保各網格移風易俗宣傳、紅白事指導服務和監督工作,做到了婚喪事宜監管下沉、關口前移;充分發揮志愿者隊伍在移風易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廣泛招募社會各界志愿者,建立移風易俗志愿者服務網絡,組織志愿者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如移風易俗宣傳、文明勸導、關愛特殊群體等。成立“移風易俗青年志愿者服務隊”,在節假日、婚喪嫁娶高峰期等時段,深入社區和農村,協助社區開展移風易俗工作,為群眾提供各種幫助和服務,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移風易俗的良好氛圍。據介紹,2024年依托各類陣地共開展各移風易俗志愿活動11場,惠及群眾2千余人,切實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同時創新“積分制+愛心超市”模式,用“愛心”換積分,用“積分”換獎品,充分調動居民參與移風易俗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居民從移風易俗的“觀賞者”變為“參與者”,共同營造文明健康的社區新風尚。
目前,西關社區“白事簡辦”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如今,有居民去世時,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簡單而溫馨的喪禮方式,白事簡辦風尚已然形成。
好風氣帶來好典型。據統計,西關社區堅持把選樹先進典型作為重要內容,致力于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群眾,傳遞文明新風。社區以“最美家庭”“移風易俗示范戶”“十星級文明戶”等各類優秀家庭創建為抓手,發揮典型家庭示范作用,團結引領廣大家庭傳承和弘揚新時代好家風。近年來,西關社區共選出推薦孝老愛親、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等典型家庭15戶,同時開展典型家庭宣講和事跡展示,用身邊人的“零彩禮”、旅行婚禮、孝敬長輩等鮮活事例,推動“小家”文明帶動“大家”文明。(記者 馮海硯 通訊員 孟瑾)
來源:呂梁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