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水是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煮的飲品,覺得既健康又溫和。
但你知道嗎?如果搭配不當,不僅不養脾胃,反而可能加重痰濕、引發上火,甚至讓孩子體質越來越差。
尤其是以下三種常見搭配,看似養生,實則暗藏隱患!
今天,特別邀請了著名小兒脾胃專家——李蘭錚主任,來跟大家講解一下。需要的家長點贊轉發關注學起來!
1、“紅棗+蘋果水”
紅棗是很多家長煮蘋果水時的首選,覺得能補氣血。
但從中醫角度看,紅棗性溫味甘,容易助濕生熱。
脾虛濕重的孩子,本身運化能力弱,加入紅棗后,甜膩之性更會困住脾胃,導致濕氣滯留。
這類孩子喝完容易出現舌苔厚膩、大便黏滯、反復積食的癥狀;長期如此,痰濕內蘊,稍微受涼就會咳嗽痰多,甚至引發反復呼吸道問題。
1、“加大量冰糖/蜂蜜”
冰糖或蜂蜜雖是甘味,能補脾,但過甜反而傷脾。
脾喜燥惡濕,甜膩之物會削弱脾的運化功能,尤其對于脾虛有濕的孩子,糖分高的蘋果水會讓脾胃更加疲憊。
這類孩子往往食欲不振、口氣酸腐、睡覺翻來覆去,甚至出現地圖舌。
1、“陳皮+蘋果水”
還有家長喜歡在蘋果水里加陳皮,認為能化痰。但陳皮性溫燥,對陰虛或內熱體質的孩子并不適合。
這類孩子本身津液不足,喝下陳皮蘋果水后可能加重體內燥熱,出現口干、唇紅、夜間盜汗、大便干結等“虛火”癥狀。
長期飲用,陰液耗傷,反而更容易反復感冒、扁桃體發炎。
曾接診過一個5歲的男孩,家長每天給他煮紅棗蘋果水,結果孩子反復咳嗽半年,痰多難咯,舌苔白厚如積粉。
李蘭錚主任辨證屬脾虛濕盛,痰濕阻肺。
調理以健脾化濕為主,停用紅棗蘋果水后,配合中藥調理兩周,咳嗽明顯減輕。
這個案例說明,再好的食材也要看體質,搭配錯了反而雪上加霜。
蘋果水性偏涼,適當飲用本可生津潤燥。但若不顧孩子體質,盲目加入溫補或滋膩的食材,只會讓脾胃“越幫越忙”。
中醫講究“辨證施食”,下次煮蘋果水前,不妨先看看孩子的舌頭,想想他的體質,別讓“養生水”變成“傷身水”。
如果孩子有脾虛、易感冒等問題,建議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調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