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4月12日訊(記者 郭輝)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4月11日向其會員單位發文,強調進口芯片關于原產地的報關原則。
半導體行業協會就原產地認定發緊急通知
根據海關總署的相關規定,“集成電路”原產地按照四位稅則號改變原則認定,即流片地認定為原產地。對此,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建議,“集成電路”無論已封裝或未封裝,進口報關時的原產地以“晶圓流片工廠”所在地為準進行申報。
《科創板日報》記者關注到,該文發布后,市場對其進行多種解讀,且其中不乏部分誤讀。
群智咨詢(Sigmaintell)半導體事業部資深分析師楊圣心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采訪表示,“四位稅則號改變原則”,也叫“稅則改變(CTC)方法”,指的是原產地認定時,要看該商品是在哪一步稅則號變更為報關時的類型(例如,在流片階段從裸硅片變成未封裝芯片)。事實上,我國海關對芯片原產地的這一認定標準并沒有發生變更。
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一名匿名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4月11日其官方平臺發布的關于半導體產品“原產地”認定規則,并非日前發布的新政。
該人士稱,中國長期以來作為集成電路的進口國,堅持零關稅,為全球半導體產業可持續化發展和創新貢獻巨大。但隨著目前全球化貿易體系被單方面打破,這次推文是通過了解我國政府早已明確的相關規定,幫助行業統一認識,依規開展業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貨物原產地條例》第三條,完全在一個國家(地區)獲得的貨物,以該國(地區)為原產地;兩個以上國家(地區)參與生產的貨物,以最后完成實質性改變的國家(地區)為原產地。
該條例第六條則提到,第三條規定的實質性改變的確定標準,以稅則歸類改變為基本標準;稅則歸類改變不能反映實質性改變的,以從價百分比、制造或者加工工序等為補充標準。具體標準由海關總署會同商務部制定。
中國半導體產業迎來美國的制裁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雖然標準之前已經存在了一段時期,但實際我國過去對進口芯片的原產地認定比較隨意,企業按照設計、流片、封測申報的情況都存在。比如有不少海外大廠選擇將封測產能設置在東南亞市場。在明確流片代工地即原產地后,這些廠商可能無法通過封裝測試等環節來認定原產地。
隨著在非常規貿易關稅政策下,行業對進口芯片原產地認定標準進行再次明確,A股市場迅速做出反應。
在4月11日,半導體板塊掀漲停潮。科創板16只個股漲幅超15%,其中唯捷創芯、晶華微、納芯微、思瑞浦、美芯晟漲停,華虹公司漲超19%,杰華特、晶豐明源、龍迅股份、華峰測控漲超14%。
一家國內晶圓廠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稱,這次國際關稅政策的出臺,看下來預計國內模擬芯片受益最多,其次還包括華虹半導體等模擬平臺比較豐富的晶圓代工廠。
對于其中的原因,一家國內細分模擬芯片龍頭負責人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采訪表示,對于高端模擬芯片而言,芯片設計往往需要與制造工藝高度結合,因此以美國德州儀器等海外大廠為例,通常制造環節以其自有或美國本土晶圓產線供應為主,短期內或難以向外轉移制造產能。預計相關產品供需方受影響較大,國產方案需求會有所提升。
群智咨詢楊圣心進一步補充道,從產業鏈結構看,流片在美國,而芯片銷售給中國大陸客戶的廠商,除了德州儀器,還包括英特爾、安森美、美光等,預計將受關稅政策更多影響。如只針對關稅問題在中國大陸布局產能,從成本、建設周期、政策風險角度考慮均不理想,企業因為短期政策波動遷移產業鏈的風險過高,實施可能性很小。
有模擬芯片廠商人士表示,盡管短期內由于市場大環境變化激烈,企業業務端還在觀察下游反應,難以對需求端的變化輕易下定結論,但長期來看對國內芯片企業發展而言,國產自主可控加速應該是大趨勢、大機會。
有中國大陸晶圓廠人士表示,對于北美等境外市場客戶,他們一直有在努力爭取,在市場機會出現以后,也更有動力去做相關客戶的業務。而針對政策風險,行業未來以多開發客戶、加快產品開發、穩步提高產能等動作為主。另外,從下游客戶動作來看,暫時未出現緊急補單或壓價等市場動作,“大家都在觀望,也許要不了多久就會看到一些跡象”。
相關新聞
“再逼中國大陸,他們可能重新定義半導體,就像DeepSeek一樣”
“我們一天到晚逼他、逼他,他沒有辦法,他非常努力去投資去發明,說不定出來一個東西把大家都完全嚇到,就像DeepSeek一樣。”
近日,有著“浸潤光刻之父”之稱的、中國臺灣清華大學半導體研究學院院長、臺積電前研發副總經理林本堅在采訪中坦言,中國大陸可能重新定義半導體,獲得類似DeepSeek的成功。
林本堅認為,中國大陸不一定去死磕7納米和5納米,甚至可以通過新材料、新架構,用7納米的制程實現5納米一樣的功能,而不是進入傳統先進制程的賽道,花費更多成本力氣去爭取5納米甚至更先進制程。正如同沖擊全球算力的DeepSeek一樣,不用遵循常規路線,卻能以更快、更好的方式達成目的。
“從5納米到3納米,3納米到2納米可以做,但是花很多力氣、成本會提高很多,重新定義的話,用7納米的東西做5納米可以做的事情,甚至做將來會做的事情,或許用新的材料,用新的架構,就可以達到原來要縮小的那個事情,比如說最近不是有那個DeepSeek,他不跟你們用同樣的方法,但是達到一個更快更好的目的。”他說道。
林本堅稱中國大陸可以重新定義半導體
林本堅補充道,如果外界不停地逼迫中國大陸持續努力地去投資研發,那么未來完全可能誕生“半導體界的DeepSeek”,把臺積電做5納米、2納米、3納米的辛苦完全抹去。“這樣我們就麻煩了,因為中國大陸價格低、市場又大,他非常努力去投資去發明,可能像DeepSeek一樣把大家完全嚇到”。
談及中國大陸晶圓廠的獲利情況時,鴻海集團半導體策略長、前臺積電共同營運長蔣尚義蔣尚義補充道,若沒有政府的補助,本土晶圓廠的獲利能力便會一目了然。但關鍵在于,半導體自主是中國大陸堅定不移的發展方向,半導體企業必然能摸索出適合自身的生存與發展模式。
談到英特爾困境時,蔣尚義建議英特爾放棄引進臺積電協助,轉而考慮并購一家在成熟制程廠,實現技術互補“贏面更大”。
林本堅則坦言,臺積電擁有同行沒有的優勢,“很難追上”。他認為,臺積電相較于英特爾及三星,擁有數百家客戶,并且產量多、速度快,同行難以追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