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公司出現在大眾視線里面的時候,還是因為手機技術。
在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的時,新能源電車漸漸的在國內市場盛行,雷總也是跨界設計出了小米SU7電車。
這款電車在發布和上市后,熱度就一直不斷。
緊接著小米SU7口碑上去后,隨之而來的一次兩次事故把小米公司和雷總帶到了風口浪尖上。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本月月初的時候,三位女生開著這款車行駛在夜間的高速上,前往考公的路上,發生了重大事故。
因為當時使用的智能駕駛,車速較快,在駕駛員接管后的幾秒鐘撞上路邊的水泥樁,發生火災,致三人全部死亡。
隨后,受害者家屬、車企和雷總三方紛紛進行了回應。
這件事情發生期間,直接引起了全網民眾的關注,各種聲音席卷而來。
圖片來源于網絡
有人說這款車為什么從里面打不開門;為什么智能駕駛不能識別到前面的障礙物;為什么事故發生后要找車企等各種討論聲。
可是,就在這件事情還沒有最終結論的時候,小米SU7再次發生了一場事故。
時隔十天左右,也就是本月十一號,廣東執法部門發布了一則公告。
本月五號,一位只有二十五歲的男子在駕駛這款車行駛在省道的某路段時,與對向車道的一輛二輪電動車發生了碰撞。
圖片來源于網絡
直接造成了二輪電車上的二位駕駛人和乘坐人員當場殞命,而汽車著火燒毀。
值得注意的是,這起事故的汽車駕駛員從車里打開了門,沒有任何的事情,隨后逃離了現場。
當前,這位逃逸的違法人員已經被抓捕。
并且,車企對這件事情也進行了回復,“該事故是一輛小米su7,駕駛人手動駕駛狀態行駛過程中,與一輛電動兩輪車發生碰撞。”
圖片來源于網絡
駕駛這輛車的駕駛員并不是車主。
車企表示:“當前,現場勘測已經完成,最終結論以有關部門的通告為準。”
“據初步了解,相關火情是碰撞后,電動二輪車的鋰電池嚴重擠壓和變形起火,再引燃了事故車輛。”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也就是這起事故的燃燒并不是這輛車的原因。
圖片來源于網絡
可是仔細看一下執法部門的通告來看,明確說到的是“小汽車起火燃燒”。
可網友對于這樣的回應,根本不買賬。
有網友說:“我沒看錯吧,撞2輪電動車 也能起火?”
這一下就讓人很詫異了,上一次是因為智駕,隨后碰撞發生了自燃,而這一次是駕駛員手動駕駛,但發生燃燒時兩者說的不一樣,難道這款車的電池有什么問題嗎?
據了解,小米su7分成了3個版本,標準版、pro版、max版。
其中,這次新的事件中,這款車也是標準版,所搭載的動力電池為BYD或者寧德時代(CATL)所提供的磷酸鐵鋰電池。
圖片來源于網絡
其他兩個版本的三元聚合物鋰電池都是由CATL提供的。
標準版所搭載的電池是不含貴重的金屬、熱穩定性強,被視作為比三元鋰電池更安全的一個選擇。
可是有關專家表示:“當前所有液態電解液鋰電池(電池中離子傳輸的載體)都存在‘先天基因缺陷’。”
清晰明了的來解釋,陰極與陽極之間依賴微米級隔膜阻隔,在劇烈的沖擊下,隔膜破裂會導致內短路,瞬間釋放的能量足以引起燃燒。
圖片來源于網絡
就算以每小時十公里的速度,側邊進行撞擊,其他品牌的車型也難以幸免。
有關數據也是證明了這一點。
在去年,我國電車發生的火災事故當中,電池熱失控占比高達百分之六十八,其中碰撞引起的占比百分之三十二。
更加值得留意的是,隨著單位體積或質量物質中儲存能量大小的提高,三元聚合物鋰電池針刺測試失控時間已經從二零一八年的十五秒縮減到三秒。
圖片來源于網絡
留給車內駕駛人和乘坐人員逃生的時間正在急速的被減少。
那么到底什么樣的電池才能在發生碰撞的時候,不易發生燃燒呢?
在面對液態電池(電化學活性電極浸泡在裝滿電解液的玻璃容器組成的電池)發生的處境時,全新固態電池被看做是“終極解決的一個方案”。
這款電池最重要的核心,在于用固態電解質替代液態電解液,從根本消除泄露、短路的風險。
圖片來源于網絡
數值顯示,這款電池針刺不起火的幾率已經提升到百分之九十九點九,工作溫度范圍擴展到了零下四十度到一百五十度,能量密度可高達四百瓦時每千克,是當前主流電池的兩倍。
國內行業領軍科技公司正在加速這一技術的研發。
其一,奔馳公司在今年啟動全固態電池的路上測試,計劃將在二零二七年裝到車上。
其二,CALT中試產線已經建設完成,目標能量密度四百瓦時每千克。
其三,比亞迪宣布二零二七年批量示范裝車,在二零三零年大范圍的應用。
圖片來源于網絡
并且,廣汽、蔚來等汽車公司已經明確表示,將這款電池列為下一代車型的重要技術,部分車型續航里程的目標直指一千兩百公里。
雖說前景很廣闊,但固態電池產業依舊面臨很多挑戰。
第一,在成本方面,目前硫化物電解質制備成本是黃金的三倍,氧化物燒結能耗相當于普通電池的二百六十倍。
第二,在工藝層面,固界面阻抗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還有部分公司專項半固態過度的方案。
圖片來源于網絡
但是,現在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業界普遍預期都在二零二七年成為重要的時間節點。
豐田不僅推出混動車型,寧德時代還將時間小范圍的量產。
且國產電車百人會預測,當年裝車量將會突破萬輛。
而且,在市場空間同樣讓人非常的期待。
圖片來源于網絡
有關機構預估,二零三零年全世界固態電池市場范圍將會達到六百一十四吉瓦時,對應國內市場超兩百億元。
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提高,可以使其續航能力突破三百公里。
所以說,現在的固態電池才是大家伙們所期待的技術。
現在這家車企接連發生事故燃燒,已經引起了各大消費者的擔心,智能駕駛、電池安全,這都是新能源電車上重要的技術之一。
圖片來源于網絡
智能駕駛不能過大的宣傳,是什么就是什么,要跟消費者互通,這樣才可以讓駕駛員對此技術不用過度的依賴。
電池技術,雖說固態還沒全面使用,但已經讓人期待。
所以現在這兩起事故,車企和執法部門最后的調查結果到底是什么,我們也是靜靜地等待一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