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建引領的教育新程中,校際協作再啟新章。4月9日,“2025年第六小學與大頭山學區校際聯誼暨各學科工作室落實承德市中小學課堂評價標準研討活動”再次在大頭山小學拉開帷幕,此次活動,兩校聚焦數學的邏輯架構、科學的實踐真知、道德與法治的價值根基,再次聯合開展學科核心素養深度研討活動。以課堂為陣地,以教研為紐帶,兩校教師緊扣圍場縣各學科課堂評價標準,共探教育優質均衡的實踐路徑,推動教學理念與育人目標的深度融合。
講課的老師們深入研究教材,精心準備,以扎實的課堂教學基本功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呈現了八節各具特色、精彩紛呈的課堂。
崔靜老師執教一節連乘問題教學,課堂上,"題干分析五步法"如同一把精巧的鑰匙,為學生開啟了連乘問題的思維之門,培養學生嚴謹審題能力,根據已知量確定隱藏量,使問題簡單化。在分析已知量的過程中,通過開放式并有針對性的提問激發思維,探究出了兩種解題方法,實現了從解題技巧到數學思想的升華,讓遷移能力與發散思維在真實問題解決中自然生長。
任淑靜老師執教的二年級《巧用余數解周期問題》,以新課標理念為脈絡,編織出靈動而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扎根學情分析,將抽象概念轉化為"圈一圈,畫一畫,擺一擺,寫一寫,算一算"等實踐活動,環環相扣,讓數學活動不再囿于紙面公式。課堂推進過程中,教師以溫潤而富有張力的教學語言貫穿始終,既依托信息技術搭建可視化思維階梯,又在小組探究中敏銳捕捉個體差異,讓思維的火花在互動中迸發。
六年級的課堂《用正比例解決問題》中,王艷偉老師以生活實例為切入點,幫助學生構建正比例關系模型,注重小組合作,探究學習,課堂引入小組積分競賽機制,實時記錄各組的討論質量、解題效率與創新思路,有效激發團隊協作意識與競爭動力。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數量關系,列比例并解答,學會用正比例解決問題,既夯實了知識應用能力,又培養了數學建模能力。
滕雙一老師以"分橘"為引,將數學化作生活的敘事。她用小棒丈量減法的足跡,以數線編織計算的經緯,讓"26-8-8-8=2"不再只是冰冷的算式,而成為探索"夠不夠、剩多少"的成長密碼。當課堂從具象操作走向抽象建模,我們看到這不僅是數學方法的習得,更是用數學眼光觀察世界的啟蒙。
騫路老師的道法課《生活處處有規則》以成語“約法三章”開篇,將第六小學“人人講成語,經典伴我行”的傳統帶進課堂,又與本課內容緊密結合。吹氣球游戲中,學生領悟規則讓生活有序;校園案例討論中,孩子們化身“規則小偵探”,發現上下樓梯、食堂排隊等細節里的文明密碼。騫老師帶領孩子們連闖四關,感悟規則是溫暖鎧甲,而非冰冷約束。課堂尾聲,騫老師以“文明小標兵”激勵踐行,讓規則如春風滋養童心,寓教于樂,潤物無聲!
在張丹老師執教的《白白的大米哪里來》課堂上,一株秧苗叩響了童心的土壤。學生們踏入“田野”,三分鐘的躬身插秧,讓稚嫩的脊背感受到土地的饋贈,也沾滿汗水的重量。視頻里農人佝僂的背影、課堂中七嘴八舌的驚嘆,皆化作一粒種子的頓悟——白米非天生,粒粒皆辛苦。風吹稻浪時,少年終懂得:每一餐暖香,都是大地與光陰的私語,是無數農人彎腰千次后捧出的勞動成果。相信這一課結束,同學們更加懂得了,珍惜,便是對勞作最深的敬仰。
陳丹丹老師和孩子共同完成了這堂生動的“快遞包裹”科學課,以視頻導入激發興趣,學生通過拼圖活動梳理攬收、分揀等物流環節,分組探討效率與不足。課堂亮點是“未來快遞”創意環節,學生暢想“智能傳送”“精準簽收”,同時反思信息泄露、成本高等現實問題。課程結合生活場景與互動教學,引導學生在合作中理解現代物流邏輯,既鍛煉思辨能力,也啟發了對科技賦能社會的思考。
朱鳳麗老師這堂趣味盎然的科學課以“房屋進化史”為主線,學生化身“時空建筑師”,學生分組分析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的碰撞,理解科學如何推動建筑革新。課程以案例串聯歷史與未來,在“傳統技藝”與“智能建造”的碰撞中有效夯實知識基礎,啟發學生思考科技與人文的平衡共生。
在評課研討環節中,道德與法治、數學、科學三個學科分組開展了深度教研活動,講課老師對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效果進行了反思和自評。聽課老師們也提出了中肯的評價和建議,共同分享交流。?各分會場研討氛圍熱烈,教師們立足學科特點積極發言,通過案例剖析和策略探討實現了思維碰撞。許多教師表示,通過與同行的交流,他們拓寬了教學視野,收獲了實用的教學方法。此外,活動還設置了自由提問與答疑環節,幫助教師們解決了教學中的困惑。
本次活動,我們有幸邀請到圍場縣教師發展中心孫素娟部長和江海全主任蒞臨指導。孫素娟部長結合課程標準與圍場縣道德與法治學科課堂評價標準對道法學科進行了精準點評與方向指引,江海全主任則針對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培育提出了教學建議,依據數學學科課堂評價標準作出點評,科學學科組通過深入探討進一步明確了實驗教學優化路徑。本次活動以各學科課堂評價標準為綱,精準把脈,通過專家引領與同伴互鑒的立體化教研模式,有效促進了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為落實學科育人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番校際教研活動,以數學的嚴謹為紐帶,以科學的實證為航標,以道法的涵育為基石,在課堂評價標準的框架下,共拓教育優質均衡的嶄新疆域。八節示范課深耕核心素養,將大單元理念化入層層思辨,如春犁破土;而多維研討與深度剖析,更令教育靈思穿山越嶺,匯成區域聯動的浩蕩春潮。今朝凝結的教研薪火,必于未來課堂燎燃智慧的原野,讓每方寸講臺化作啟智潤心的殿堂,指引學子于真理瀚海揚帆破浪。(記錄者: 李偉 宣英麗 劉舒垚)
責任編輯:吳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