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山東省立醫院)黨寧寧團隊在國際高水平頂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中科院1區TOP期刊)上,發表題為“Neddylation modification stabilizes LC3B by antagonizing its ubiquitin-mediated degradation and promoting autophagy in skin”的研究論著。該研究在國際上首次揭示自噬關鍵蛋白LC3B存在一種新的翻譯后修飾-Neddylation修飾,由E2結合酶UBE2M介導。
研究表明,UBE2M介導的LC3B Neddylation修飾有望成為對抗皮膚衰老及相關疾病的潛在靶點,為衰老機制的研究及相關干預提供了新思路。山東省立醫院為論著的第一及通訊作者單位,山東大學博士研究生徐琳琳為第一作者,山東第一醫科大學臨床與基礎醫學院黃淑紅為共同通訊作者,山東省立醫院皮膚科黨寧寧為通訊作者。
LC3B在UBE2M的介導下發生Neddylation修飾,且LC3B的正常核質穿梭和脂化能力是其發生Neddylation修飾的基礎。
據了解,皮膚衰老是一種由內外因素協同作用引發的生物學過程,表現為皮膚組織學結構改變、生理功能衰退及特征性外觀變化。盡管目前對皮膚衰老的分子調控網絡尚未完全解析,但已有研究表明衰老與自噬功能紊亂相關。新近研究揭示擬素化(Neddylation)修飾與部分衰老相關疾病有關,對自噬活動也具有調控作用,但具體機制尚不明確。
在本研究中,作者發現衰老小鼠皮膚中自噬相關蛋白LC3B表達異常,同時Neddylation修飾的E2酶UBE2M蛋白水平降低。Ube2m基因敲除小鼠皮膚具有明顯的衰老表型,并伴有自噬功能紊亂。進一步研究發現,LC3B可在UBE2M的作用下發生Neddylation修飾, CUL2-RBX1和CUL4B-RBX1是催化該修飾的E3連接酶。LC3B的K42位點被確定為其主要的Neddylation修飾位點,且LC3B正常的核質穿梭與脂化是其發生Neddylation修飾的前提條件。機制研究顯示,LC3B的Neddylation修飾能夠拮抗其泛素化修飾,抑制其泛素-蛋白酶體降解,從而穩定細胞自噬功能。最后研究發現,在小鼠皮膚和人角質形成細胞中敲低UBE2M所引起的衰老表型,可通過回補LC3B得到明顯緩解。
Neddylation修飾通過拮抗LC3B的泛素化降解而穩定LC3B,維持皮膚中的自噬流。
綜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LC3B是Neddylation修飾的新型底物蛋白,并闡明該修飾在維持LC3B穩定性和調控衰老相關自噬功能中的關鍵作用,為衰老機制的研究及相關干預提供了新思路。該項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據悉,《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是美國國家科學院(NAS)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創刊于1914年,以周刊形式發行,涵蓋多學科領域的研究成果,是全球科研領域最具影響力的期刊之一,也是全球被引用次數最多的綜合類期刊之一。期刊內容覆蓋生物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及社會科學等多個學科,為跨學科研究提供了重要平臺。
(大眾新聞記者 黃鑫 通訊員 盧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