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泳聯跳水世界杯墨西哥站,一場震撼體壇的“變天”悄然上演。
那個被譽為“水花消失術”的少女,那個14歲就拿下奧運金牌的天才,那個一路所向披靡的“跳水女王”——全紅嬋,在成年賽場嘗到了亞軍的滋味。
01
5分之差,看似微不足道,卻足以改寫歷史。全紅嬋以414.4分暫居第二,陳芋汐則以419.35分強勢登頂。
其實,細心的觀眾早有預感。出征前,穿上工作服的全紅嬋就被發現“壯了不少”。
18歲,正是女性生理發育的關鍵期,身體變化對跳水這項極度依賴身體控制的運動來說,影響不言而喻。
比賽中,“滑鐵盧”在第三跳悄然降臨。
前兩跳,全紅嬋狀態尚可,分別拿下84分和88分。第三跳,她選擇了難度系數3.0的307C動作。這是她駕輕就熟的招式,曾無數次完美展現。
可這一次,入水瞬間,水花明顯大了些——那個曾經讓世界驚嘆的“水花消失術”,罕見地失靈了。
鏡頭立刻切向場邊的陳若琳教練,只見她先是“哎呦”一聲,隨后露出一絲苦笑,眼神中滿是惋惜與無奈。那一刻,仿佛已經預見了結局。
75.2分,這一分數,直接斷送了全紅嬋對冠軍的希望。
02
雪上加霜的是,全紅嬋在墨西哥還遭遇了花粉過敏。有球迷拍到她站在電梯角落,眼睛紅腫得厲害,讓人看了直揪心。
身體不適、體型變化、關鍵失誤,三重打擊下,全紅嬋的首場成年賽之旅注定不會一帆風順。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陳芋汐的強勢表現。她的五跳分別得分:76.5分、92.8分、89.1分、84.5分、76.8分。尤其是第二跳的92.8分和第三跳的89.1分,成為制勝關鍵。
賽后英文采訪中,陳芋汐霸氣宣告:“I'm back!”(我回來了!)這句話背后,是她漫長復出之路的艱辛與決心。
但更讓人意外的是全紅嬋的反應。
站在亞軍領獎臺上,她看不出絲毫失落。面對鏡頭,還是那個熟悉的燦爛笑容。
在陳芋汐接受采訪時,她站在一旁,悄悄整理頭發,神情放松,仿佛對這個結果早有預料,也全然接受。
然而,網上的評論卻兩極分化。有人惡意攻擊“真菜啊,這都拿不到金牌”,更有甚者編造“故意讓冠軍”的陰謀論。
03
這些極端聲音,恰恰暴露了公眾對運動員不合理的期待。
幸運的是,理性的聲音依然占據主流:“一直喜歡的都不是她的輸贏,也不是因為草根出身,而是她本身的性格,惹人喜愛,喜歡你的品質與體育精神,享受每一場比賽就好。”
陳若琳教練團隊已經在賽后分析會上制定了針對性調整方案。減重計劃將是重點,但更重要的是幫助全紅嬋適應新的身體狀態,重新找到技術動作的最佳感覺。
全紅嬋并非第一個面臨這類挑戰的天才少女。從葉詩文到吳敏霞,從少女到成熟運動員的轉型期,都曾經歷過相似的困境。關鍵在于如何應對,如何破繭成蝶。
接下來,全紅嬋將轉戰加拿大站,最后一站則是五一假期的北京站。相信在主場作戰,她會有更好的發揮。
18歲的“滑鐵盧”,不是終點,而是新征程的起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