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停更半年的“瘋狂小楊哥”帶著自營APP“小楊臻選”重回大眾視野。然而,首場直播在線人數僅89人,與昔日直播間動輒百萬的盛況形成鮮明對比。頭部網紅押注自營電商自救的劇情并不新鮮,但鮮少有人真正成功。這一次,曾被罰沒7000萬、粉絲流失超1200萬的小楊哥,究竟是想靠自營翻盤,還是陷入了一場流量泡沫的狂歡?
?“小楊臻選”在多平臺上架,上線當天沖上熱搜,但熱鬧背后是殘酷的現實。APP商城中,銷量最高的商品僅顯示“200+”,多數產品銷量個位數甚至掛零。直播間里,主播賣力推薦自營椰子水和紙巾,評論區卻不斷刷屏“小楊哥什么時候回來”。這場復出更像是一場自導自演的獨腳戲——用戶對小楊哥的信任早已在美誠月餅虛假宣傳、紅綠燈的黃等主播解約事件中被消耗殆盡。
頭部主播做自營的困境早有先例。辛巴的“辛選幫”APP下載量不及某手零頭,李佳琦的某貓自營店至今未擺脫“全網最低價”標簽。即便是成功轉型的東方甄選,也在自營品毛利率33.6%和4.6億營銷投入的壓力下步履維艱。一位電商從業者直言:“自營需要供應鏈、倉儲、品控的系統能力,但網紅團隊往往只有流量思維,連質檢團隊都是出事后才臨時組建。”
小楊哥的“自營實驗”暴露了更深的矛盾。三只羊宣稱砍掉80%合作品牌,但APP中“某潤泉”美妝實為代工貼牌,面巾紙與白牌廠家合作,選品邏輯仍是“什么火賣什么”。這種“去平臺化”更像是被迫逃離——2023年抖音將店播流量扶持權重提升至30%,超頭主播的議價權被不斷削弱。當平臺不再需要“寡頭”,自營便成了主播維持商業價值的無奈選擇。
用戶端的反映更為真實。在小楊臻選直播間,一條“自營就能保證不翻車?”的彈幕獲得高贊。艾媒數據顯示,2024年超60%消費者因主播推薦購買商品后遇到質量問題,其中43%選擇“永久拉黑該主播”。流量可以一夜暴漲,但品牌信任需要十年積累。當“瘋狂小楊哥”的IP與“翻車”深度綁定,用戶為何要為一個新APP買單?
?從薇婭的鋒味派到羅永浩的交個朋友,自營賽道從未跑出真正的“頂流品牌”。小楊哥的困境揭示了一個殘酷真相:直播電商的終局不是打造個人IP的“商業帝國”,而是回歸零售本質——誰能用更低成本提供更優質商品,誰才能活到最后。
你看好瘋狂小楊哥的自營轉型嗎?如果自營APP價格和淘寶持平,你會因為支持網紅而下載嗎?評論區聊聊你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