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斯蒂芬·米蘭提出讓各國直接向美國財政部支付費用分攤“全球公共產品”成本,這一言論引發(fā)國際爭議,被指是美國試圖重塑全球經濟秩序的霸權行徑。
其政策主張有五大路徑,包括強制征收單向關稅、市場準入與采購綁定、軍事保護費模式、產業(yè)轉移脅迫和直接財政支付。背后是財政危機驅動、產業(yè)鏈重構布局和維護美元霸權的戰(zhàn)略意圖。美國國債規(guī)模龐大,到期債務眾多,關稅政策成其增收手段;制造業(yè)空心化嚴重,卻想靠關稅壁壘倒逼制造業(yè)回流;面對全球去美元化趨勢,妄圖通過強制支付鞏固美元結算體系。
這一政策對國際經濟影響巨大。多邊貿易體系受沖擊,WTO爭端解決機制癱瘓,全球貿易額下降,引發(fā)多國反制;金融市場連鎖反應明顯,美國“股債匯三殺”加劇。中國明確反對,強調“中方必將奉陪到底”,并通過稀土出口管制、擴大東盟貿易等組合拳應對。
該政策延續(xù)“美式對等”單邊邏輯,將國際公共產品轉化為有償服務,實質是全球治理工具私有化,是“現(xiàn)代海盜經濟”模式。美國智庫內部也存在分歧,政策矛盾性盡顯,既要維持關鍵領域控制力,又急于獲取短期財政收益,這種霸權行徑注定不得人心,也難以長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