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絲綢之路
絲綢之旅(九)
激情南山,最后的狂歡
游覽南山是我們這次絲綢之旅集體活動的最后一天。聽說是領隊汪主任通過各種關系聯系到了南山所在的縣政府,帶著滿箱的酒和烤全羊準備在南山上為我們舉行盛大的聯歡會。
南山位于烏魯木齊以南約40公里的烏魯木齊縣境內。是一處以冰川景觀、蔥郁林草、奇山異石,優越旅游氣候、高山牧場風光和濃厚的少數民族風情為主要特色的風景名勝區。據說南山在唐朝時就是著名的狩獵區,清朝時是有名的牧場。從清代開始南山就是避暑游覽的勝地。
南山牧場蒙古包前
前往南山的大巴車據說是縣政府的接待用車,駕駛車的司機身材健壯,年紀與我相仿,也很健談。我和他一路攀談,很快就成為熟人。司機姓崔,既是駕駛員也是導游。據崔師傅介紹,我們今天去的南山景點是哈薩克族人居住地方。那里是一片高山牧場。有森林、草場、蒙古包。可以騎馬,但要注意安全。晚上有篝火晚會,與牧民聯歡。
來到南山牧場,我們被要求只能在規定的區域內活動,而且最好是幾個人一起,因為南山有大型野獸出沒,比如雪豹、棕熊等。好大一片山地草場!藍天白云下,羊群在草地上悠閑地吃草,幾位哈薩克族小伙拿著長桿短鞭騎在馬背上吆喝,驅趕著羊群。遠處可以看到雪峰高聳入云端,白云在雪峰下飄過。草場的四周是茂密的森林。這里山巒起伏,綠樹成蔭,花草遍地,泉水淙淙。在稍顯平緩的草地上布滿著大小不同、顏色各異的蒙古包。一群哈薩克族中老年男女紛紛走出來把我們迎進較大的一座蒙古包里,一杯杯羊奶茶捧到我們面前,一番寒暄后,人們漸漸散去。接待我們的人從車上抬下了白酒、啤酒和已經烤制好的整羊。當地的哈薩克族人擺好了水果拼盤。另一部分人去抓羊、宰羊、做手抓飯。
和楊鳳嬌在蒙古包
我和幾位同伴走出蒙古包,崔師傅示意前面有跑馬場可以騎馬。哈薩克族是馬背上的民族,大人小孩都會騎馬。跑馬場的馬并不高大,負責看守馬場的只是幾個哈薩克小孩。我很擔心那些馬是否能馱起我行走。哈族小孩牽來一匹稍顯高大的棕紅色馬,將韁繩放在我手里,示意我不要害怕。我們都顯得笨拙,只能在哈族小孩幫助下騎上馬背,小孩還很認真檢查了我們每個人裝備,告訴我們怎么讓馬走,怎么讓馬停,怎么讓馬跑。總之要抓緊韁繩,腳下蹬緊鐵環,馬跑時身體向前傾,雙手要抓緊馬鞍上的鐵環,雙腳用力,屁股要空懸在馬背上。
小孩牽著我的馬走了一段路隨后把韁繩丟給我,讓我自己騎行。而后手指放在嘴唇中一聲哨響,一匹黃褐色的馬跑到他的身邊,只見他手握韁繩,抓住馬背上的鬃毛,腳蹬鐵環,一個飛躍就跨上了馬背。隨后,我們跟著他走出草場,到森林中騎行。身邊總有會騎馬的游客飛奔而過。小孩示意我們開始奔馬,那些馬也很有靈性,跟著他的馬奔跑起來。只跑了一小會,就感覺騎馬挺累,腿部肌肉僵硬,大腿與馬背摩擦也感覺疼痛。我們還穿過了森林峽谷,最后慢悠悠地回到草場,已經顯得精疲力竭。
和王忠明(左一)等在蒙古包
不遠處的氈房中飄來陣陣羊肉的膻味,那里是做手抓飯的現場。幾位哈薩克族老大媽正不停地忙碌著準備各種配料。大鍋里煮著大塊的羊骨頭和羊肉。“抓飯”是新疆哈薩克族人的美食。主要原料是大米、羊肉、胡蘿卜、洋蔥和植物油(清油)。做抓飯一定要用生鐵鍋。將羊肉(帶骨頭)用清油炒熟(估計要燉上一兩個小時),再炒好胡蘿卜、洋蔥。最后放大米、清水、鹽與炒好的羊肉、洋蔥、胡蘿卜一起燜熟。用盤子盛滿端上桌子,用手抓著吃。所以又稱手抓飯。
同伴們在氈房中休息時,我獨自溜出了氈房。人有“三急”,想找一個地方行行方便,但草原牧場是沒有專門的方便地方。只能走到草場和森林交界的地方自行方便。所以有草原牧場方便時不避人的說法。
崔師傅也在一個氈房邊忙碌,看到我就召喚我過去。崔師傅已經架好了爐灶,升起了爐火,燒烤的鐵架已經擺好,正用鐵刺(新疆燒烤專用)穿著大塊的羊排,一根鐵刺上穿著4到5塊2厘米見方的新鮮羊排。穿好后開始在爐火上烤制。一邊烤制一邊對我說“今天讓你嘗嘗正宗的新疆烤羊排!”。爐火很旺,鐵刺上羊排流下的羊油不時把爐火澆成明火,熊熊燃燒。崔師傅不停地翻轉著羊排,也不停地向羊排上潑灑著佐料。他所用的佐料也是新疆烤羊排秘制的。一番操作后,他讓我快來品嘗。從沒吃過這么美味的新疆烤羊排!羊排外酥里嫩,完全沒有羊肉的膻味,咸淡適中,奇異的香味已經滲入羊排中。我一連吃了兩大串烤羊排。崔師傅還給我烤制了更好吃的烤羊肝。據說新鮮的羊肝烤制出來是新疆美食一絕。一般主人不會外賣。主要是招待最尊貴的客人。
和楊鳳嬌、王忠明、小侯等蒙古包
當手抓飯、烤羊肉、羊奶茶、水果和酒水擺滿長型條桌時,盛大的聯歡會開始了。哈薩克族有句古老的諺語“歌和馬是哈薩克族的兩支翅膀”。明快的音樂響起,穿著盛裝的哈薩克族男女跳起了“黑走馬”-哈薩克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舞蹈,哈薩克語“卡拉角勒哈”,意思是黑色行走的馬。當地接待人員和哈薩克族長老端著盛滿白酒的銀碗,向我們敬酒,全體人員舉杯共飲。也許是酒點燃了激情,我們旅行團隊中美女們有善酒者,來者不拒。有善舞者,手拿羊骨頭或酒杯就加入了跳舞的隊伍。沒有了男女長幼之分,沒有職務高低之說,大家忘記了自我,全身心融入了這歡快的氣氛之中。
我不勝酒力,只能拿起啤酒相和。一瓶啤酒下喉,已經是滿臉通紅,只能悄悄地退坐到角落里。幾位攝影師“咔嚓、咔嚓”不停的拍照,記錄下這歡快的瞬間。不知什么時候,小侯換上了黃色的維族服裝,跳起了吉普賽舞,服飾、身材、舞姿完全柔和在一起,活生生一個吉普賽女郎!很不幸,我被幾位攝影師發現,被拉出來,推搡著加入了狂歡的隊伍。好事的王忠明把小侯推搡到我的身旁,我能看出,小侯已有醉意,她靠在我的身前,擺弄著舞姿,我雙手叉腰站定,隨著咔嚓的響聲,留下永久的紀念。
旅行團成員蒙古包狂歡
一陣狂歡后,氈房里只剩下我們旅行團隊的人員。也許是團隊集體活動將要結束,人們都有相見恨晚、依依惜別的感覺。借助酒的作用,不分男女老少,或抱著一人就去照相,或被推成一團合影。我、汪主任、小項、小侯、楊鳳嬌、王忠明等成為了大家戲鬧的中心。平時不愛多說話的幾位長者也加入到歡鬧的隊伍中來。外面的天色就要暗淡下來,漫天的星空升起,蒙古包外的篝火已經點燃。我們被邀請參加篝火晚會,這時我能感覺到,已經有幾個同伴喝醉了,我們攙扶著走出氈房。當音樂聲再次響起時,喝醉的同伴也顫顫巍巍加入了跳舞的隊伍,圍著篝火聞歌起舞,把晚會推向了高潮。當篝火燃盡時,人們依依難舍不愿離去。淚點較低的同志還哭出聲來,受她們影響,我也眼含淚水,努力不讓淚水落下。
世上沒有不散的宴席。盡管絲綢之路還很長,我們這次旅行只是絲綢之路的一小部分,但正如古絲綢之路一樣,帶給我們的歡樂,是情懷。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次絲綢之旅帶給我的是歷史的、地理的、民族的、文化的、藝術的等知識的多重收獲!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再見了!南山!再見了!新疆!再見了!我們不愿結束的絲綢之旅!再見了!我的同伴們!
作者劉建華
【作者簡介】劉建華,大學本科畢業,恩施州人民銀行干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