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部門例會,新來的實習生小林匯報方案時聲音發顫,說到關鍵數據還被同事打斷。散會后我教了他三招,第二天他再發言時,連最強勢的市場總監都主動做了筆記。
第一招:用數字造"利益鉤子"
有次幫公司追回80萬欠款,我只給財務總監發了四個字:"損失明細"。不到五分鐘,對方主動約我面談。人們永遠對具體數字敏感,就像你告訴伴侶"房租漲了500"比"房租漲了"更讓人焦慮。
第二招:巧借"權威擴音器"
市場部阿雯推新品方案屢遭冷遇,直到她學會開場先說:"客戶調研顯示76%的用戶需要這個功能,張總(CEO)特別交代要重點推進……"瞬間滿場寂靜。人們不是信你,是信你背后的"權威背書"。
第三招:制造"從眾磁場"
記得去年年會我主持抽獎,提前和三個同事約定:無論我說什么,他們都要熱烈鼓掌。當第一個托兒用力拍桌子時,全場像被按了啟動鍵,最后連平時最冷淡的技術總監都跟著喊"再來一輪"。這就是社會認同原理——人天生會模仿大多數人的行為。
其實職場里那些"說話有分量"的人,未必有多高明。有次我親眼看見銷售冠軍老張,在客戶猶豫時掏出手機:"王董(虛構)剛問我有沒有優惠名額……"轉身客戶就簽了合同。后來才知道,所謂"王董"根本不存在,老張連通訊錄都沒打開。
說話的分量不在嗓門高低,而在于你是否深諳人性密碼。就像釣魚要懂魚餌,溝通要知人心。當你學會用利益驅動、用權威加持、用群體造勢,再軟的聲音也能成為敲開機會的金鑰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